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安徽省阜阳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草莓种植在当地逐渐形成规模和成熟的产业链,颍泉区闻集镇草莓的种植面积达2.4万亩,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余家,草莓种植农户5000余户,年销售草莓鲜果11亿余元,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果农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加强“三农”领域审判执行工作,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颍泉区人民法院紧扣发展需求,找准服务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结合点,加强专业化审判水平,强化实质性解纷,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用司法力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图①:颍泉区法院院长杨晓辉(左)走访安徽阜阳大丰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图②:颍泉区法院宁老庄人民法庭在新街村开展巡回审判。
图③:颍泉区法院闻集法庭法官进行案件回访,实地了解草莓种植情况。
图④:颍泉区法院干警开展普法活动,为农户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草莓不出果,责任谁担?
“周法官,你们来了!”“快来看看这是今个刚摘的草莓!”一声愉快的招呼声,打破了阜阳市颍泉区闻集镇白洋湖行政村清晨的静谧,草莓种植户滑某夫妻俩热情地把前来做案件回访的颍泉区法院闻集法庭周晓辉法官迎进了自家的草莓种植大棚。
“近期订单多吗?草莓生长得怎么样?可还有啥法律方面的问题?”刚到大棚前,周晓辉就忙着关心起果园的近况和果农的司法需求。望着大棚里一簇簇或红或白娇艳欲滴的草莓果,滑某不禁又想起年前的那起案件。
滑某夫妻投入积攒多年的27万元,搭建5间草莓大棚,加入到草莓种植大军中。当年秋天,滑某在王某经营的农资店,经王某的推荐购买了农资产品用于草莓种植。
不料,草莓苗在生长中出现花枝抽枝过长现象,果实成熟时间和果量远低于其他农户。滑某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得知花枝过长会导致草莓减产、晚熟,从而错过最佳上市时机,影响销售价格。
滑某认为这是因为使用了王某推荐的农资产品所导致,遂找到王某索赔。王某则觉得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能将这个责任归咎于自己。双方产生争议,滑某一纸诉状将王某与农资店告上法庭。
周晓辉梳理案情发现,此时已经不具备鉴定的客观条件,滑某使用王某销售的农资产品与草莓花枝过长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从而导致草莓减产造成的实际损失数额等关键问题无法通过鉴定确认。案件审理陷入僵局,为破解难题,周晓辉先后走访区农业农村局、菜篮子管理中心、闻集综合服务站等多家单位,并组织双方当事人一同听取农业专家分析意见。
在综合双方当事人及相关专家和专业部门的意见后,认定滑某使用王某销售的农资产品与草莓花枝过长之间具有一定因果关系,并根据走访当地农户了解了本地草莓行业种植情况、市场波动、种植农户收益等情况,酌情认定了滑某的损失数额,判决王某予以赔偿。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王某亦及时履行了判决款项。困扰滑某夫妻半年之久的烦心事得到了彻底解决。
农作物是农民立身之本。案件质效是审理案件之本。颍泉区法院针对涉农案件群体性纠纷、关联性案件多的特点,开设涉农案件绿色通道,推行诉前司法鉴定,为便捷高效解决矛盾提供“加速度”。加强专业化审判水平,高规格为人民法庭配备1审2助2书,提供人力支持。与行业协会搭建交流平台,实时了解当地农业发展动态,对于专业技术疑难问题引入专家咨询意见,以智力“外脑”助推司法公信力提升。2024年案件上诉率同比下降11.38%。
合同未签订,权责难定?
“本地草莓市场空间较大,但特色产业链的建立、完善,产业发展合法合规、交易的安全有序,都离不开司法力量的服务保障。”本地草莓协会副会长张殿兴介绍。
“我们之前一直都是这么交易的,怎么现在他不认了?还说我的果子不好。”“虽然前面还有货款没结清,但讲是暂时没周转开,所以我还是继续给对方发了货。”……法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许多种植户不签订买卖合同,依据习惯进行交易,纠纷易产生,矛盾难化解。
李某与钱某有长期的草莓交易往来,钱某对李某长期未清偿的部分货款进行催要,李某则以钱某所供应的草莓有质量问题为由拒绝付款。为此,钱某诉至颍泉区法院。
经过法院调查,李某与钱某双方的交易习惯是不签订书面合同,以相关的账单为结算依据,交易时李某与钱某电话约定由钱某送一定数量的草莓,价格随行就市,购买方去钱某处拉草莓,随车司机验货后装车,后钱某将订货单发给李某,李某给钱某打钱。依据该交易习惯,李某会对供货的草莓进行当场验货,若质量差草莓不会被拉走。能够认定李某认可并接受了交付。鉴于双方长期合作,因一案而结怨于双方均无益,法官组织多轮调解,耐心细致充分释明情理法理,最终李某对于自己的主张难以获得法律上的支持予以理解,与钱某达成调解意见并支付了货款。
该案反映出涉本地农产品纠纷的常见问题,如果就案办案机械司法,案结事不了。颍泉区法院引导干警以实质性解纷为目标,综合运用司法智慧,坚持把“三个效果”统筹考虑,让司法裁判真正符合人民群众普遍的、朴素的正义感受,既保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市场秩序的有序稳定。
群众有需求,矛盾咋解?
伴随着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在种植、交易、储运过程中因质量、货款、产损等产生的争议纠纷困扰着农户、企业,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增加。
“如何加强特色农业司法保护、助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颍泉区法院一直在思考,就是要因地制宜想办法、精准施策解纠纷、深度融入共治理,不断提升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效能。”颍泉区法院院长杨晓辉表示。
颍泉区法院通过开展涉农案件专项调研,梳理分析涉农案件特点,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农户证据意识淡薄、交易往来凭证不规范的情况,主动送法到田间,发出法律风险提示,预警群体性涉农风险,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法律体检服务,引导企业依法合规发展,对产、供、销、运等各环节开启全链条司法护航。
创建完善“‘莓’好乡村与法同行”工作品牌,为种植户、加工企业等提供就地调立审执、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一站式便捷司法服务。设立三个巡回审判点,开展巡回审判41次,驻点村居“坐诊”80余次,以典型案例普法说法。通过短信提醒履约、执前拨打“最后一通电话”等方式,督促履行,引树诚信文明新风尚。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职能、作用和优势,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协调联动,发挥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本土乡贤等多种调解力量,早发现、早介入,促进涉农纠纷实质化解。2024年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2.23%,调解率同比上升5.9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颍泉区法院将自觉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坚持立足审判职能,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创新本土调解方法等,全方位为特色农产品产业提供司法保障,让果实更甜,让群众更暖,乡村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