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小包团”成烦扰游客的“大麻烦”
2025-01-08 09:22:5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许朝军
 

  跟团游太累,自由行太贵,近年来“小包团”逐渐兴起。顾名思义,“小包团”是指由较少人数组成的定制化旅游团队,通常为几人至十几人不等,旨在让游客享受到更加个性化、高质量且灵活的旅游体验。这种旅游方式既避免了传统跟团游人数众多、行程固定等不足,又提供了与自由行相比更为周全的服务和安排,让游客在拥有较高自由度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团队旅游的安全与便利。

  “小包团”日渐火热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经营者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使用虚假宣传、不实承诺等手段吸引游客报名,一旦组团成功,他们便将原本承诺的小团规模擅自扩大,并通过各种方式削减服务质量。

  如今,这些“小包团”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经营模式:他们先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引流广告,等游客交钱报名后,就将这些游客“转包”给其他旅行社,而这部分客源最终会被分包给整个服务链条的末端——拼车司机,由司机充当陪伴游客的“导游”角色。这种模式无疑损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破坏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社交平台检索“小包团”“避雷”等关键词,可以发现关于游客遭遇“小包团”欺诈行为的投诉、求助帖子比比皆是,这些帖子详细揭露了“小包团”背后的虚假宣传、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以及额外收费等诸多问题,并在最后呼吁大家谨慎选择。

  “小包团”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小包团”背后的乱象成为烦扰游客的“大麻烦”,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消费质量的关键一步。

  从源头出发,文旅部门要主动作为,应时而动,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角度发力,建立完善“小包团”管理规则和运营标准,明确“小包团”的入门门槛、服务标准、责任义务以及“小包团”旅游合同规范文本,在引导旅行社推出精品高质量服务基础上,完善专门投诉渠道以及惩戒措施。另外,网信、宣传、文旅部门要强化平台责任,积极开展“小包团”文旅产品推介市场治理整顿,从源头上规范“小包团”文旅经营服务行为。

  另一方面,制止“小包团”侵害游客权益,惩戒治理必须到位。相关部门要严查“小包团”背后的非法转包、非法营运等行为,对不法商家进行处罚追责,同时建立文旅行业黑名单制度,及时公开执法查处信息和典型案例。

  作为游客,在选择“小包团”时应更加谨慎。警惕虚假宣传和不实承诺,确保所选旅行团具备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在签署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明确服务内容和费用。旅游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如遇侵权行为,应及时投诉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小包团”之旅愉快且安心。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