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立足职能定位,厚植公平正义根基,守好公平正义底线,绘好公平正义底色,将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执法司法公正,进而通过公正的执法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法司法的天职,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立足职能定位,厚植公平正义根基,守好公平正义底线,绘好公平正义底色,将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并要求所有执法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公平正义不仅是对法律原则的坚守,更是党对政法工作的一贯要求。在司法工作中,我们既要准确认定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实现案件实体处理结果的公正,又要依法适用法定程序,切实保障诉讼各方的程序权利,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实体公正,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有效维护人民群众权益。要时刻牢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切实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具体而言,我们要完善执法司法举措,提供精准的法治服务和保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更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要积极稳妥调处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构建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和谐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努力实现案件审判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要自觉将公正履职视为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把公平正义作为衡量自身工作的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中,司法公正不仅引领着社会公正,更是法治公正的坚强支撑。为此,我们要加强司法监督,完善司法责任制,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全力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决维护司法权威。要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充分发挥案例库的作用,强化以案释法,讲好中国法治故事,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监督。要提升司法效率,通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简化诉讼程序、推进数字法院建设等措施,确保案件能够及时高效地得到公正处理,减少当事人的诉累,让公平正义不仅得以实现,而且能够被迅速感知,进一步巩固公正司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以公平正义赢得群众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只有夯实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巡回审判”“法院开放日”等普法宣传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彰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内涵。要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拓宽群众表达诉求、维护权益的渠道,使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把公平正义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把党的二十大部署的任务扛起来、把责任担起来,首先必须自身硬、自身强,最基本的就是遵纪守法,关键是作风要过硬。公平正义是司法人员的立身之本、为公之道、办案之基,恪守公平正义的职业操守是司法人员必备的行为准则。在司法实践中,只有秉承公正之心,手执公正利器,坚守公正之道才能取信于民,实现定分止争的目标。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锤炼、自我修养,切实筑牢公平正义的职业理念基础、思想基础、作风基础、能力基础,无论是诉前调解分流立案,还是诉中调判、诉后执行,我们都应保持公正之心,做到不偏不倚,公正无私。在言行举止中,要时刻以公正良知为衡量标准,确保司法公正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将公平正义植根于内心深处,成为为人处事、为公履职的坚定信念和修养品德,真正将公正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付诸实践。要积极向英模学习、向公正典型看齐,培树一批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的典范。鼓励法院干警积极参与公正司法相关的学术研讨会、案例分析会,通过深入学习和探讨,不断提升对公平正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兴隆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