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破圈”,“蒲公英”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4-12-03 10:23:3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凌云 祝欢 姜杨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全国各级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推动全民普法工作走深走实。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切实扛起普法责任,依托“蒲公英”品牌,不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深”“活”兼具传播法治好声音,受到各方的欢迎和好评。

图①:“蒲公英”团队成员为同学们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

图②:“蒲公英”团队成员与中学生开展法律问答小游戏。

图③:“蒲公英”团队成员带领同学们开展“法庭体验”活动。

图④:“蒲公英”团队成员走进社区为居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图⑤ :“蒲公英”团队成员为小学生讲解国徽相关知识。

图⑥ :“蒲公英”团队成员走进集市为群众解读老年人权益保护相关知识。

图⑦:“蒲公英”团队成员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

  ●回应呼声 “蒲公英”落地生根

  “希望法院多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

  “普法案例多一些,网络诈骗就能少一些。”

  ……

  多年来,各种呼唤更多法治宣传教育的声音,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干部群众口中不断传入江山法院。

  “群众有呼声,我们必须有回应。”现任江山法院石门人民法庭庭长的叶茵,2009年进入法院前曾在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担任培训讲师,当仁不让地扛起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大旗。

  “刚开始是‘一个人的战斗’,但是干着干着就成了一群人的‘宣讲’。”叶茵笑着说道,伴随着每年法院“新鲜血液”的加入,参与法治宣传教育的队伍日益壮大。

  江山法院政治部副主任徐轶群便是这群青年中的佼佼者。2017年,初入法院的她平日里干得最多的工作便是整理案卷、开庭调解、撰写法律文书,但这个“斜杠青年”的青春却不止一面。

  “也许是骨子里就不‘安分’吧,我总是在想,除了办案,我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广阔的舞台,可以为自己热爱的司法事业多做些什么。”一次跟随叶茵走访校园的机会,让徐轶群看到了孩子们对“法”的好奇。怀着让孩子们认识法律、感知法律进而敬畏法律的使命感,她决定追随叶茵的脚步,开启自己的法治宣传教育“事业”。

  慢慢地,江山法院法治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队伍在不断壮大,内容经无数次打磨变得更加丰富,我们的团队也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江山法院副院长姜涛介绍,2018年4月,该院党组决定由办公室、政治部牵头,由业务庭室30余名青年干警组建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并有了自己的名称——“蒲公英”。

  “蒲公英的种子飞到哪里,便扎根在哪里,我们也希望法治宣传教育可以像蒲公英一样,走到哪里,便让法治种子在哪里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姜涛解释道,2020年,该院坚持“部门推荐﹢个人自荐”原则,广泛吸纳“80后”“90后”青年干警,形成各部门参与、结构合理的团队。

  为提高法治宣传教育质量,该院还设立了研习小组,由院领导、资深老法官组成导师团,对课程进行指导把关。通过集体研讨、逐一指导等方式,推出一批精品示范课,让法治宣传教育更具说服力,也更贴近生活。

  2020年12月,徐轶群以《在江山大地播撒法治的种子——8090“蒲公英”普法宣讲团的诗和远方》为题,为自己发了一回“声”,也在全市展示了江山法院的“蒲公英”。之后,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她斩获了衢州市“8090说”新时代理论宣讲电视大赛“金话筒”,让“蒲公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此次讲座,内容源自身边的真实案例,语言通俗易懂,让同学们对法律产生了敬畏之情,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一堂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2024年5月13日,江山法院“蒲公英”团队来到江山市城南中学,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活动结束后该校校长毛建平连连称赞。

  “以前总觉得法院离我们很远,但是现在每年‘蒲公英’团队都会来到我们校园,给孩子们带来他们身边的法治故事。”

  “很感谢法院来我们社区送法,还现场为居民解答了物业费缴纳的疑问。”

  在江山市两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点赞江山法院通过“请进来﹢送出去”将法治种子送到群众身边。

  ●精心培育 “蒲公英”接地气入人心

  “你们用方言宣讲,讲得好,以后村民若再接到这类电话就知道是诈骗了。”2024年5月16日,听完江山法院“蒲公英”团队成员徐芬的宣讲,衢州市人大代表、江山市大陈乡早田坂村党总支书记成建明笑着点赞。

  如何让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又如何将生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成声声入耳的法律知识?这是“蒲公英”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普法内容要紧跟时代需求,于是我们用本地方言、快板赞句、顺口溜、三句半等群众爱听易懂的方式,让法治故事走进群众心里。”谈及此,江山法院副院长蒋莹有自己的理解。

  对此,“蒲公英”们锚定不同受众群体,量身定制主题,变灌输式普法为互动式普法,力争实现效果最大化。在学校,融入趣味故事,游戏代入,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喜欢听、听得进;在部队,就开启“点单”式普法服务;在企业,则更注重守法经营和法治风险防范;在村社,编排好老人们爱看的普法剧……

  除了各类活动,如何让人们通过更多渠道了解法律呢?

  “这个长着角的动物是什么怪兽啊?”“为什么法官要敲槌子呢?”2024年10月12日,江山市幼儿成长中心的小朋友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到江山法院参加公众开放日活动,“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面对孩子们各种好奇的提问,“蒲公英”团队成员徐剑斌耐心地一一作答。

  “让孩子们对法有初步概念,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徐剑斌说道。

  “这次参观活动,我和学生们现场模拟庭审,亲身体验了审判流程,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活动结束后,在场的老师表示收获满满。

  自成立以来,公众开放日活动、各类法治宣传成了“蒲公英”活动的日常。

  “别担心,类似问题小蒲告诉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为了让“蒲公英”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播,江山法院主动融入新媒体时代,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宣讲。2021年3月,“蒲公英”们自编自演了一档名为《小蒲说法》的线上普法剧,用群众身边的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演风格为社会大众普及民法典,该剧一经推出便深受群众喜爱。

  三年来,该院还先后推出“小蒲说‘典’事”“e起学法云课堂”等系列普法作品,让群众在视频号上可以随时听、随时看,拓展了“蒲公英”传播的时空范围。

  自“蒲公英”团队组建以来,江山法院已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52场次,接待来访参观群众65批次,制作普法视频22期,累计观看人数超110万人次。

  “让法治宣传教育‘活起来’,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正是我们培育‘蒲公英’精品课的目标所在。”江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阮铁军表示,一声声肯定、一句句感谢激励着“蒲公英”们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拿得出手、经得住听、直抵人心的法治宣传教育作品。

  ●不断探索 “蒲公英”常讲常新

  “蒲公英”生了根发了芽、开了花也结了果,但怎样实现“蒲公英”法治宣传教育常讲常新?又如何让“蒲公英”的声音走进千家万户呢?

  “我们完善宣讲员的学习培养体系,形成新老结对‘传帮带’机制。”阮铁军介绍,该院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新进成员从基础工作逐渐进阶到更重要的任务,并根据每位成员自身优势,发挥特长,让“蒲公英”团队成员“宣”出特色,“讲”出亮点。

  2022年,该院将“00后”干警吸纳进团队,形成“1﹢N”8090﹢体系,给这支队伍带来新的力量。

  为突破宣讲内容单一局面,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大合唱”新格局,“蒲公英”团队敢于突破,将传媒、婺剧等领域的专家请进来,把法治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构建“戏曲﹢宣讲”“故事﹢宣讲”“脱口秀﹢宣讲”“红色﹢宣讲”的多方位宣讲新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述法治故事。

  除了内容要创新,方式也要敢于突破,“蒲公英”团队不断延伸触角,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将线下的课程录制成线上普法课,满足群众“花式”普法需求。

  “助人为乐,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受伤需要赔偿吗?”在202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蒲公英”团队成员叶茵通过“云课堂”为驻江某部官兵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法治教育课。

  “其实我们也有很多法律上的需求,但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常常受阻。通过‘云课堂’观看普法课,很方便。”在场官兵说道。

  2024年3月7日,在江山市石门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场针对妇女权益保护的普法讲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讲座结束后,在场的乡镇干部表示:“案例来自我们身边的故事,让我们对婚姻家庭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妇女权益保护有了更科学理性的认识。”

  在政协“民生议事堂”,“蒲公英”们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部署,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法治精神相结合进行宣讲。

  如今,书吧、大礼堂、企业车间、项目工地……江山法院“蒲公英”团队的身影处处可见,“法治声音”传遍了江山大地的角角落落。

  “‘蒲公英’已经开出了美丽的花儿,但我们法治宣传教育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阮铁军坦言,“我们会坚守司法初心,怀着公益情怀和奉献精神,深入群众,让‘蒲公英’之声常讲常新,传进千家万户,拥有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