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咸潮的有效实践——水利部详解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20年进展
2024-11-23 08:33:23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抗击咸潮的有效实践——水利部详解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20年进展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

  “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是压制珠江三角洲地区海上咸潮,保障珠海、澳门等地供水安全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实施20年来累计调水756亿立方米,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22日,水利部举办珠江“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实施2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何为“压咸补淡”

  “压咸补淡”,指通过科学调度上游水库群,有效补充河道淡水径流量,从而压制咸潮上溯,为当地供水系统创造抽取淡水的有利条件。

  河口咸潮,又称咸潮上溯、海水入侵,是河口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吴小龙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河网交错,潮水往复涨落。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上游河道径流小,潮汐动力相对变强,河口咸潮上溯进入活跃期。

  “大湾区城市群供水水源以河道取水为主,河口咸潮影响期间,取水口附近含氯度严重超标,城市供水安全就会面临严重威胁。”吴小龙说。

  吴小龙表示,当河道径流量增大时,咸潮咸界下移,取水口可以正常抽取淡水。目前在潮汐动力不可人为调控的情况下,增加河道径流便成为应对咸潮的有效手段。

  珠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流域的大型水库多建在上中游,库容大、调节能力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水库居多,库容较小。珠江流域水资源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必须统筹优化全流域水资源配置,在咸潮影响关键时期通过系统、科学、安全、精准调度流域水工程,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从我们实施‘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20年实践来看,‘压咸补淡’是应对咸潮的最有效方式。”吴小龙说。

  多方合力推动“压咸补淡”有力高效

  从整体来看,相关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珠江流域防汛抗旱统一管理,为“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督察专员王章立介绍,在完善供水工程保障体系方面,水利部加快推进流域控制性水工程建设。得益于龙滩水库、大藤峡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纳入调度范围的骨干水库兴利库容由2004年的68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55亿立方米,在抗旱保供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吴小龙介绍,珠江委建立完善“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的调度管理机制,及时将水利、气象、交通、电力等部门纳入珠江防总成员单位,并构建以流域统一调度为核心、各级水利部门分级管理、相关行业部门协同配合的调度指挥体系。

  数字赋能方面,珠江委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建成水旱灾害防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平台并投入使用,不断提升系统感知、预报预警、调度创新、平台集成等水资源调控能力。

  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表示,“压咸补淡”调水距离长达1000多公里。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水利部组织珠江委与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有关部门群策群力,打造了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多方共赢局面。

  多措并举增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能力

  “压咸补淡”应急水量调度成效显著,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逐步放大,与之相匹配的城市群供水保障率要求更高。

  王宝恩介绍,水利部门将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用水保障——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取水监测计量体系,严控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同时加强非常规水利用,加快节水科技创新应用,不断推进节水产业化和产业节水化。

  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在已建骨干工程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流域、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提高城乡供水能力和水平。提升咸潮上溯期间区域引水能力和蓄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干旱咸潮灾害影响。

  持续推进流域统一调度。加快推进珠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建立梯级水库群与水网工程联合调度技术体系,完善梯级水库群及水网工程联合调度的体制机制,确保调度指挥指令畅通、执行到位。

  “水利部将持续筑牢流域当地、近地、远地梯次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全面提高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能力。”王宝恩说。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