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河人民法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其辖区覆盖了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90%以上的群众以茶为生,大小茶企超2000家,又被称为“茶乡法庭”。沿红色大别公路—茶源绿道,途经山水相融的“五云两潭一寨”,再到承载诗与远方的茶乡九湾,它是法律与茶文化的完美结合,更是老百姓“喝茶话理”的好去处。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法庭干警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用心倾听着每一个声音,用法律守护着每一份权益,努力绘就茶乡的最美“枫”景。
法庭干警茶园普法系列,发放《涉茶法律知识实用手册》
非诉引导“e杯茶”——从“末梢”到“前哨”
“架也吵了,都消消气了,来尝尝我这茶味道咋样?”2024年10月9日上午,法庭负责人万欣把怒气冲冲的老张和老李喊进“e杯茶”调解室。原来两个月前因他们因为茶山交界问题发生肢体冲突,在推搡过程中老张摔倒受伤,今天过来庭前调解,双方一大早就在法庭门口吵的不可开交。法官一边沏茶,一边宽慰他们......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喝茶交谈,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并达成协议。
董家河人民法庭坚持将非诉机制挺在前面,注重矛盾源头化解,秉持以文化涵养法治的精神,依托茶乡特色,创立了特色调解品牌“e杯茶”,通过线上智慧云调、线下喝茶解纷,多维度参与基层治理。
法庭搭建了集诉源治理指导与诉调对接为一体的信息平台,群众通过“e解纷”扫码登记诉求后,纠纷即时上传到乡镇平安办及司法所的“云上调解”平台,工作人员完成审核后,即可通过平台自主排期化解,自下而上受理群众纠纷。
同时,法庭终端亦可同步共享所有纠纷的卷宗资料、调解记录与调处结果等数据,法官可随时提供法律支持与调解指导,或在纠纷调解失败需要转入诉讼时提前介入,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源头上减少诉讼案件增量。
非诉在前、诉讼断后,诉前调作为最后一道化解防线,在“茶话角”跟法官喝茶已经成为当事人的必修课。在各地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的大背景下,董家河法庭两年来受案数量年均下降超12%,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以司法智慧守护茶产业发展。
多元解纷“法庭+”——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董家河人民调解员老王是法庭的老朋友,每周四他都会早早地来到法庭,把一周以来法院委派调解的案件与法庭对接沟通,并交接司法确认申请材料。遇到较为复杂的案件,他也会把当事人约到法庭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他说,在法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也更有底气了。
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架构,“网格事务长”才是掌握矛盾源头的“关键少数”。董家河法庭搭建了直接对接网格事务长的“法律直通车”,通过信息平台实质性指导调解或进行法律答疑,避免矛盾因多次转交而激化成讼。辖区近20名网格事务长通过直通平台进行过法律咨询,法庭业务指导覆盖了90%以上的行政村居。
董家河镇陶街道居委会综治主任陶成良发出感慨:以前觉得群众纠纷就是我们综治主任的事情,现在有法庭、司法所,还有乡镇的包村干部,都一起给我们想办法、做工作,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为推动纠纷高效化解,形成多元解纷新合力,董家河法庭创建了“闭环自治、人民共享、网格指导、司法联动”为一体的“法庭+”大调解解纷新模式,将25个行政村居党支部书记培养为“法律明白人”,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用法治思维化解纠纷的能力。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与力量,增加茶叶协会、商会等涉“茶”调解元素,从法官独自办案到多方联动联调,共同融入基层治理。2024年以来,法庭参与多方化解60余次,70%的纠纷在诉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司法延伸“两平台”——从“审判庭”到“家门口”
“这是我们的血汗钱,一年就靠这两个月,你们凭良心吗!”“仓库压了多少茶叶,你们看不到吗,为什么收你们的茶叶,你们心里没点数吗?”
4月28号下午3:00,董家河法庭负责人万欣准时来到了浉河港镇郝家冲村“法官驿站”,里面早已经坐满群众,几个人争执的面红耳赤。原来某茶叶合作社与三名茶农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今天在这里进行调解。考虑到正值春茶农忙季节,法庭提前邀约村干部就化解,分头做群众工作,最终三个案件都达成了协议。
为作好群众的贴心人、满足群众对法治的新期待,董家河法庭延伸司法职能,坚持“走出去”,在试点村部设立“法官驿站”,共享村部办公场所及党员干部、乡贤五老等人力资源,对有代表性或群体性的典型案件集中调解或巡回审理。在重点企业设立“法官流动服务站”,零距离为企业提示法律风险与法律咨询,为企业纾困、助力营商。
截至2024年9月,法庭组织驿站调解30余次,向辖区茶企及小微作坊发放《涉茶法律知识实用手册》20000余册。董家河镇楼畈村作为首个驿站试点村部,三年来无一起纠纷进诉讼,其“有事找村干部”的工作经验也被当地传为佳话。“一庭两站”不仅是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更让群众感受到了法治的力度与温情。
产业助推“三通道”——从“走新”到“走心”
作为董家河镇的绿色名片,茶产业是乡亲们的致富之路。为护航茶产业的健康发展,董家河法庭为涉茶纠纷开辟“法治绿色通道”,在50天的黄金采茶期全周无休,针对买卖合同、人身损害、劳动报酬三类涉茶件,实行容缺受理机制,优先调处化解,打造从采茶、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维权新模式。
2024年6月,黄龙寺村茶场经营者朱某给法庭送来了锦旗,因为在3月初法庭高效便捷地为其解决了一起涉茶机械租赁纠纷,从受理到审结耗时仅仅15天,保障其春茶期间设备的正常运转,有效避免了潜在的扩大损失。
作为信阳茶产业的中坚力量,辖区中小型茶企与家庭作坊占比超过80%,法庭为茶企业开通“法治问诊通道”,对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把脉开方”,指导企业“对症下药”,增强企业合规及维权意识。对已经受理涉茶企纠纷,简化活化程序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诉讼成本,为企业纾困,助力营商。信阳文新集团董事长刘文新对法庭惠企举措给予高度评价:“好的法治环境培育好的市场,企业才能有好的生存空间和长足的发展。”
每至春茶季,数十万采茶工涌入茶乡,法庭贴心地为采茶工开通“法治优待通道”,提供协助查询、即时受理、优先送达一等站式诉讼服务,用真正惠民、暖民、便民的措施,守护法治沃土,更为后期茶乡用工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基层安则国安,基层强则国强。在这片茶韵深厚的土地上,小小的茶乡法庭会继续坚守法治初心,承载着捍卫公平正义的重任。让“枫桥”之花,结出“法治”之果,为茶乡的繁荣与稳定贡献司法智慧,绘制出法润茶香、和谐共融的最美“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