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
——摘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
南海之滨,草木葳蕤。从大鹏湾到珠江口,一派生机盎然。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法院的使命,就在于一马当先推进改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部署,广东法院被列为“一张网”建设首批试点法院,在深圳,一项重大突破正在进行。
6月28日,由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人工智能﹢审判”深度融合。
司法生产力的“工业革命”
“现在开庭!首先核对到庭当事人身份……”法庭上,深圳中院金融法庭法官付璐奇正在审理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庭审有了一位特殊的“助理”——AI辅助系统。
夫妻债务问题,一直是庭审难点,需在调查中结合诸多细节进行研判。而“AI助理”可对夫妻二人间的经济往来、共同经营行为等作出详细分析,生成案件存疑问题,给法官提供参考。
“在案涉借款发生的时候,是否处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开庭时,这些问题一一“过了堂”。庭审后,付璐奇点击屏幕上的“文书生成”选项,只用了几秒,一份由法官核准信息、给出指令、认定结论之后的裁判文书初稿就生成了,完成度超九成。
“初拟的说理部分很惊艳,‘即日裁决’指日可待。”付璐奇感叹道。
深圳两级法院连续三年收立案体量超70万件,全员长期满负荷运转。
“在如此庞大的案件压力下,法官和助理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处理,资料审核易有疏漏,如时间、年份、姓名、数字等。”福田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贺洁深有体会,“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中也常常存在信息错误,逐字逐句校对时间成本很高。”
如何解决人案矛盾?如何满足群众司法获得感?向科技要效率无疑是最优解。
“AI辅助系统具有整理卷宗、数据纠错等功能。”深圳中院审管办主任、推进办组长唐国林告诉记者,“它能自动分类整理、校准涉案数据,辅助法官对35项立案标准逐一核查。”
今年1月,系统的立案智审模块率先上线,现已辅助立案31万余件,一次性提示当事人补充材料9000余次。
“立案智审模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唐国林补充道,“法官工作量主要体现在阅卷、庭审、撰写判决书三个环节,与以往不同,我们结合关键工作场景,实现一个系统集纳立案智审、智能阅卷、智能庭审、智能文书生成4个模块,做到全流程AI赋能。”
作为第一批使用者之一,福田区法院法官阳平最初与大家一样,对增加新系统和AI辅助能力持怀疑态度。但一个月后,他的看法彻底改变:“AI辅助系统是集大成者,一个平台贯穿办案全流程,有着向导员、批注员、书记员和法官助理等诸多功能,现在越来越离不开它了。”
AI好不好用、有没有用,数据更为直观。
系统全面上线36个工作日,智能辅助阅卷57052件,辅助庭审23701次,辅助生成裁判文书52554份。仅7月份,全市法院民商事案件结案3.7万件,同比上升73.9%,平均结案时间缩短38.54天,存案下降29.3%。
“这就像一次司法生产力的‘工业革命’。”唐国林打了个生动的比方,“AI相当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这一司法新质生产力推动法院工作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据“活”了,数字治理之路越走越宽
“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有6条。”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通用条款可为依据。”
“可参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关于新业态的精品法答。”
屏幕前,深圳中院法官耿艺正通过AI辅助系统办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该系统实现法条智推、法答智推、类案智推一次性推送。
综合考虑本案中合同的具体约定、案情相似度等因素,耿艺按照案例库案例对本案中的劳动关系从属性作出了综合认定。
“我们将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审判实践知识成果和裁判思维链路转化为AI可以理解和执行的算法。”深圳中院破产法庭法官助理、推进办业务总监孟天一表示,“这样一来,AI就像‘数字大脑’,应用在不同的案件场景中,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让案子既办得快更办得好。”
记者还注意到,系统各环节节点均设置审核、确认、决定选项和提示,法官需要一一勾选,这也最终决定了案件结论。既防止“机器判案”,充分尊重了法官的自主决策权,又最大可能确保严格公正司法,促进类案同判。
如何以司法大数据分析应用,促推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数字法院迭代升级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数据的自由流通是AI技术应用的核心。此前,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导致了信息孤岛,难以形成统一的法律知识库,限制了AI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潜力。
作为司法改革的先锋,深圳法院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推进全流程无纸化办案与类案裁判指南编撰工作,各业务条线数据共享,积累了海量的电子卷宗和涉及100多类案由的裁判指南,为司法大数据的归集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从法律法规到条文释义,从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法信平台到电子卷宗……历时10个月,AI辅助系统汇聚了贯穿多平台、万亿汉字量级的法律专业语料,让过去散落各处的数据聚合、赋能,同时具备广泛的兼容性、可移植性、可扩展性。
就连来法院处理案件的律师,也对这个“辅助能手”赞不绝口。
“现在不论繁案、简案,判决书都完整规范,类案同判,说理部分翔实严谨,当事人有了被重视的感觉,即使败诉,不服的情绪也明显缓和。”回想起此前代理的一起案件,律师张金寿赞叹道。
此外,系统还可对案件进度进行智能监控和实时预警,辅助法官及时发现并纠正办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办案流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
“审判过程全程留痕,监管问责更加清晰有力。”唐国林表示,AI辅助系统的运用,标志着审判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沉睡的数据“活”了,数字治理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全量解析212项案件关键数据,精准分析矛盾纠纷发案特点、成因,辅助生成司法建议,助力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针对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208类典型纠纷,预判调解难点,为调解员配备“智慧锦囊”……
探索司法AI,打通数据壁垒,深圳正逐步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未来已来,智在人为
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宣告人类进入“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新时代。
建设全国法院“一张网”是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人民法院信息化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进而有效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规范和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意见》,为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工作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
但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建设是一项全新领域,没有先例可循。
“人案矛盾最突出的是深圳,高科技前沿也在深圳。率先建设提升司法审判质效的人工智能应用,是深圳法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契合特区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深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菊花看来,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
2023年8月,深圳中院正式成立“人工智能辅助审判应用工程”领导小组和推进专班,AI辅助系统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
院党组先后召开8次研究部署会,15个业务研发小组和11个基层法院应用小组纷纷成立,一场针对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有序推进。
这一构想的提出,也得到了深圳市委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有关部门对系统研发全力支持,提供专网GPU资源,陆续投入了70P FLOPS 稀疏算力。
梳理办案节点、设计算法、构建应用场景……
仅仅10个月,AI辅助系统便在深圳中院上线。拥有创新基因的深圳,再次以“深圳速度”引领创新。
秉承着“应用为本”的理念,深圳两级法院院领导身先示范,带头试用系统办案。一线业务人员不仅在日常办案中“喂料”,还编写设计智审系统大模型测评示范例题,针对单个模块功能集中使用和校准。
8月6日,福田区法院召开了“智助审判”分享交流会,由法官、法官助理分享交流使用系统的感受和技巧,现场还评选出“智审应用达人”。而这已是深圳法院第四场主题交流会。
牢记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殷切希望、贯彻落实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部署,深圳法院把先行示范作为总牵引、总要求,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往前推进,一步一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是目前我看到的唯一一个将大模型这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业务应用深度融合的产品。不仅在司法领域是领先的,在全国各行业场景上也是领先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科学家、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罗智泉肯定道。
在浩渺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生动实践,将宏图照进现实,刻录下新征程的步履。
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深圳法院锚定为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提供“深圳样板”这一目标,蹚出了一条人工智能司法深度应用的新路,为全国智能辅助审判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过去,透过数字法院建设,人们体验着司法服务的便利、高效。
如今,透过人工智能同司法深度融合,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世界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美好未来。
扫码观看海报《司法人工智能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