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海港区法院:聚焦“四个一” 打造“法护万家”党建特色品牌
2024-06-13 10:27:3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高歌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大街人民法庭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以“法”庭建设为基本点、以“护”航民生为立足点、以“万”家灯火为落脚点、以“家”事解纷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打造“法护万家”党建特色品牌,坚持用好党建引领“一根针”、凝聚暖心服务“一条心”、铺开法治宣传“一张网”、下活诉源治理“一盘棋”,实现了办案一线党建与业务“齐肩并进”、“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助推人民法庭各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法”庭建设为基本点,用好党建引领“一根针”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制度,依托“周五学习日”制度,结合家事审判实践,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重温入党宣誓、支部书记讲党课、学习模范典型等活动,不断提升全庭干警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河北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精神,并就学习感受和党内生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谈心,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思想成果和工作成果。

  把队伍建设贯穿始终。将党支部建立在庭上,由部门负责人任党支部书记,强化“一岗双责”责任意识,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将党支部建设与审判团队建设、案件研讨会相结合,新老党员互帮互学、交流经验,把党的管理延伸到工作末端、审判一线,促进党性修养与业务能力的融合发展。坚持以比促学、以赛代练、以赛争先,开展书记员技能竞赛,规范送达、庭审、文书制作等方面标准,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强化队伍建设。

  把文化建设作为关键。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设立荣誉室,通过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块块凝聚着干警们辛勤汗水的奖牌和奖杯,展示法庭干警在历届院党组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激励党员干警在法庭推进家事审判改革的风雨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斗力量,树立以院为荣、以我为荣、爱岗敬业、司法为民的高度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共鸣。

  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定期召开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干警思想交流、掌握干警心理动态,提升队伍凝聚力。坚持强化廉政纪律教育,通过组织观看反腐倡廉专题纪录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警示党员干警要严守底线红线、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忠诚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

  以“护”航民生为立足点,凝聚暖心服务“一条心”

  树牢“如我在诉”理念,营造温馨环境。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将“红色信念”切实融入、落实到司法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在细节上下功夫,让当事人在诉讼中感受到司法关怀。以家庭责任担当、亲情维系、宽容理解等为主题,对法庭的整体布局进行“家庭化”装修、装饰和布置,设置客厅式家事审判庭、亲情会见室、小型儿童乐园、心理疏导室等,用沙发、茶几代替审判桌椅,以家庭称呼取代诉讼称呼,以家的轻松取代诉讼的剑拔弩张,构建温馨的“家”氛围,引导当事人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纠纷,在法庭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秉持“案结事了”理念,落实案件回访。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注重案件办理实际效果,将调解工作延伸至案后,选派2名政治立场坚定、审判经验丰富的优秀党员,为案件回访团队的负责人,充分发挥党员干警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通过入户回访、电话回访、微信回访等方式,做好判后答疑和以案释法工作,及时发现、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隐患。其中赡养、调解、和好案件做到100%回访,回访联络制度执行以来,案件自动履行率达80%以上,二次起诉率低于20%。

  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建立预约制度。把服务群众、方便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法庭党建工作的关键点,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在送达起诉书副本后,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合适的开庭或调解时间(包含双休日、节假日)和地点。截至目前,预约开庭或调解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0%,其中有20%——30%预约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以外,实现由“坐堂问案”向“上门服务”转变,既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优质的服务,又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

  践行“能动司法”理念,创新调解方法。充分发挥司法裁判与社会道德取向的双向引导作用,将群众工作方法融入审判实践,探索并灵活运用“疏通三关机制”“调解三期制度”和“调解九法”,提升整体调解效率。在案件调解过程中,始终将思想引导作为调解的基础,注重情感修复和对调解的认同,注重多环节把握,积极抓住修复节点,在矛盾缓和期、感情和好期、跟踪调解期,针对不同的案情综合运用法理法、心理法、案例法、利弊法、冷热法、社会法、电话法、亲情法、结合法,调撤率达到90%。

  以“万”家灯火为落脚点,铺开法治宣传“一张网”

  开办婚教学校,增强“辐射力”。聚焦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联合妇联、司法局等七部门开办海港区婚姻教育学校,探索建立“三三制”婚教学校教学模式,通过一件件具体生动的案例、一句句细致入微的分析、一遍遍语重心长的讲解,把释法工作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引导当事人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从而达到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效果。共举办婚教学习班200余次,帮助13028名饱受婚姻家庭纠纷困扰的当事人修复情感,参加学习的当事人和好率达30%。

  积极送法上门,扩大“影响力”。通过司法办案、入户走访等形式,广开门路收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妇联、司法局、工会、街道等部门紧密联系,建立了一支党员普法先锋队,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等形式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党建工作与矛盾调解、普法宣传、文明创建等工作紧密融合,调动党员力量下沉社区、乡村、商户、校园等服务群众,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累计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100余次,受益人群达7000余人,有力夯实了群防群治基础。

  创新宣传载体,提升“覆盖力”。结合审判实践,凝聚全体党员、干警的智慧和力量,从情理、案例、法律等多角度,自编《法律伦理与婚姻家庭》《幸福从学习中开始》等婚教教材,努力以看得懂、好理解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受众面广、宣传方式新颖、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在微信公众号《海法云说法》栏目发布婚姻家庭方面的系列短视频,进一步构建线上“婚姻家庭普法宣传阵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树立新时期人民法院队伍新形象。

  以“家”事解纷为着力点,下活诉源治理“一盘棋”

  凝聚解纷合力,畅通民调联络渠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引领各方力量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中来。在庭内设置民调联络员工作室,选派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较高调解技能、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警,指导人民调解员开展诉前咨询、分流和引导工作,以互学互促、教育培训为着力点,推动人民调解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升,不断增强调解队伍红色底蕴。工作室平均每年接待咨询400多人次,其中60%的咨询者了解相关知识后自行解决,10%由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降低诉讼成本。

  拓展解纷路径,完善诉调教育衔接。坚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沟通协调妇联、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多方参与,探索建立市、区两级“一站式”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化解和诉调衔接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多元解纷中的“支点”“桥梁”作用,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纠纷解决非诉渠道。2023年4月至今婚调委成功调解诉前案件53件,进一步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治理效能。

  保护端口前移,建立人身保护机制。提高婚调工作政治站位,立足职能优势,以法庭党支部为纽带,与区内公安、妇联、司法、民政等五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联席会前收集问题、联席会上分析问题、联席会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加强情况通报、信息沟通、分析研判,凝聚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合力,2017年至今共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20余件,下发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书20份,有效防止家庭暴力案件出现,切实保障了涉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下一步,长城大街人民法庭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探索完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聚法治微光,护万家灯火,努力开拓品牌创建新局面,为党旗增辉,为天平添彩!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