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正稳步提升,相比前一年上涨幅度为1.7%。研究发现,“双碳”成为中国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又一重要突破点。
2月3日,中国环境记协、北京化工大学在京联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22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统计发现,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稳步提升,披露指数约为40.57分,相比前一年上涨幅度为1.7%,整体处于二星级水平的发展阶段。
据悉,这是主办方连续第11年对外发布此系列《报告》。《报告》显示,5078家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中,在2022年度发布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书以及企业公民报告等有效样本的企业,总数量为1675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32.99%,比前一年增加了387家,增幅为25.42%。
第三产业披露表现进步明显
《报告》显示,“双碳”成为中国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又一重要突破点。发布有关报告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且披露水平稳步提升,体现出企业对国家政策认识不断深化,环境信息披露意识不断提高。
本年度《报告》中,五星级企业为2家,四星半级企业为16家。排名前20名的企业首次出现8家第三产业企业,且1家为五星级水平,第三产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日益完善。本年度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招商港口、中国石化、药康明德、浙商中拓、国电电力、浙富控股、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长飞光纤。
《报告》按所有制将上市公司划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公众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企业共六类,披露水平差距明显。其中,集体企业披露指数得分最高(47.03分),其次为公众企业(42.28分),第三为国有企业(42.02分),此三类企业均高于平均分。
虽然整体披露水平稳步提升,但仍有部分企业披露意识不强。结合生态环境部2022年对外通报的信息,有上市公司因生态环保问题被通报或处罚后,未在其企业官网或相关报告中披露。如,江苏省南通市南通耀龙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擅自改变管理类别无证排污案;天津市武清区发斯特(天津)能源管理有限公司修改颗粒物量程上限,逃避监管排放大气污染物;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环评文件弄虚作假;云南省玉溪市查处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案并指导帮扶企业达标排放。
首次按七大行业划分评价
《报告》首次按行业将上市公司分为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公共事业,建筑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业等七类,各类行业整体表现均需进一步提升。其中,在制造业、公共事业、建筑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业中,多数企业披露水平处于发展和起步阶段,占本行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8.7%、69.9%、72.2%、75.6%、59.0%。作为高度资源密集型行业,采矿业表现居中,58.3%的企业处于追赶和发展阶段,面临披露方面诸多挑战。农、林、牧、渔业缺少杰出和优秀评级的企业,在环境信息管理方面提升潜力较大。
更多企业主动披露碳信息
本年度1584家上市公司不同程度披露了碳信息,在发布有效样本的1675家企业中,占比94.57%,相较2021年度披露占比(83.25%)提升11.32%;其中第一二产业1124家(70.96%)、第三产业460家(29.04%)。其余91家企业未披露碳信息,占比5.43%。
各企业碳信息披露得分率明显提升。1675家上市企业在温室气体环境绩效方面的总体平均得分率为32.55%;其中超过平均得分率的企业共计770家,占全部企业的45.97%。
按产业分析,第一二产业1177家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平均得分率为33.63%,第三产业498家企业平均得分率为32.26%,第一二产业碳信息披露质量优于第三产业。
此外,沪深两市碳信息披露总体水平同比显著提升。2022年度沪市企业碳信息披露平均得分率为32.53%,深市企业平均得分率为32.60%,同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三大城市群均有提升空间
所有上市公司中,五星级企业均分布在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四星半级及以上的企业数量为13家,珠三角占5家,该地区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表现相对较优。然而,三地区多数企业的星级分布主要集中在一星级与二星级,均有提升空间。
珠三角地区企业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指数平均分为42.59,京津冀地区为42.24,长三角地区为36.61(总平均分为39.89)。从一级指标得分率来看,三地区得分率相近;其中京津冀地区企业环境管理、环境绩效两个一级指标得分率最高,分别为48.10%、39.33%;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指标得分率最高,为51.36%。
建议与对策
《报告》总结了十年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变化情况、产业行业间的差异性,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企业的披露状况,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是政府层面通过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体系建设,为企业开展全球范围内的项目合作,提供更为客观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和方法;二是健全奖惩制度,通过给予财政、税收等各方面政策优惠或实施限制企业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三是加强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和评价;四是持续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五是上市公司增强外部交流合作,提升环境责任品牌形象;六是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信息披露精准性,推动产业向数字化转型;七是企业应将环境责任整合纳入战略规划,更好支撑可持续发展;八是鼓励领先企业加强示范作用,引导其他企业践行环境责任。
会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还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2023评价报告》。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希望本次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上市公司气候行动进展及在“双碳”行动中所处的位置,助力多方就上市公司气候行动路线图形成共识,为证券监管机构、交易所、海内外ESG投资者、指数基金、影响力投资提供决策参考,切实促进高碳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同时,希望CATI指数评价能够引导中国上市公司完善气候治理和管理机制,通过碳核算摸清排放家底,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和全球气候治理。
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健全自身环境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依法依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主办方希望继续推动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水平,尤其是促进更多未发布报告的上市公司主动披露,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