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在于谋始,谋始在于作制”。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围绕“谋始作制,化之在前”治理思路,从谋“案”到治“源”,“抓前端、治未病”,深入践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将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以“理念之变”,回应“群众之盼”,破解“治理之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之“制”
“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3年8月,鲁西新区召开全区诉源治理推进会,全区各部门、镇街、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鲁西新区党工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李嵩对诉源治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鲁西新区是菏泽市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重大项目纷纷落地,经济社会发展蹄疾步稳。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推进,利益格局调整,房地产开发领域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矛盾如潮水般涌入法院。与案件增量相比,经开区法院因人员编制受限,法官数量无法随之增加,截至目前,员额法官人均办案达466件,司法资源面临“不可承受之重”,这最终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经开区法院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推进共建共治共享诉源治理新格局的最大优势。
2023年5月,鲁西新区党工委专题听取经开区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汇报,研究进一步推动诉源治理的工作思路。2023年6月,鲁西新区成立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李嵩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关于党建引领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万人成讼率”被纳入考核体系,建立诉非对接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解纷合力。2023年8月,召开全区诉源治理推进会,对诉源治理工作再调度、再部署。
有了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完善的制度机制,在鲁西新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大地上,一场以诉源治理为抓手的“枫桥经验”新实践正在加速推进,必将成为新区大地上社会治理的一道新“枫”景。
探索诉源治理之“智”
2023年5月,鲁西新区陈集镇村民刘某、王某同本村村民陈某因土地租赁纠纷欲到法院起诉。该村联络员通过常规走访发现纠纷苗头,及时跟进做调解工作,同时联系包联法官通过“e+智慧法庭”平台与当事人视频连线,经过法官释法、调解员说理,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这是经开区法院以“智”求“治”的缩影。2022年以来,经开区法院积极推动“e+智慧法庭”建设,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基层社会治理和法治化建设注入活力。
经开区法院在辖区镇街和重点企业、行业协会建设57处“e+智慧法庭”,安排专职联络员,并为每个村居、每家企业选配2名包联法官。运用“e+智慧法庭”平台与法院进行线上信息联通、纠纷联调,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立案、线上调解、司法确认、法律咨询等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还将“e+智慧法庭”作为诉非对接联动的“桥头堡”和“联系点”,邀请395名调解员、网格员入驻“e+智慧法庭”平台,同步完善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委派、诉非对接、司法确认等在线办理流程。
截至2023年11月,经开区法院通过“e+智慧法庭”平台解答法律咨询179人次,指导调解97件次,司法确认34件,开庭审理案件3016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69件次,通过“e+智慧法庭”平台开展法律知识辅导、调解技巧培训、线上普法和线上答疑35次,普法宣传22次。
提升执法办案之“质”
“你好,根据你与谷某某达成的分期付款调解协议,你应该在9月20日前支付欠付谷某某的第一期劳务费。你要尽快履行调解协议相关义务,一旦进入执行程序,你有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还可能被限制高消费。”2023年9月18日,经开区法院员额法官蒋慧就前期调解的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跟踪督促履行。
“好的,我这就将劳务费转给谷某某。”对方作出承诺。
“在经开区法院早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结案并不是终点,打通胜诉权益和判决书最后一道关卡,让当事人拿到‘真金白银’、案结事了才是目的。”经开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青峰表示。
经开区法院逐步完善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强化执源治理。在立案阶段,安排专人负责财产保全工作;在审判阶段,全过程做好释法明理工作,并在判决书、调解书中嵌入自动履行告知书;在结案后,及时跟进督促当事人履行义务。在当事人主动履行后,及时为其发出自动履行证明。
经开区法院紧盯审限内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等重点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每周分析通报,引导法官重视案件质量和效果。截至目前,经开区法院案-件比1∶1.27,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为25.63%,分别位居山东省第8位和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