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区:探索破解执源治理“方程式”
2023-12-20 08:51:19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安海涛 谢婷婷
 

集美法院干警到企业开展执前督促工作。(1504023)-20231220085016.jpg集美区法院干警在企业开展执前督促工作。

  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把能动司法理念贯穿于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过程,前移执行端口,主动延伸职能,聚焦执源治理工作难点、堵点,不断深化机制创新,推进“执前督促”“执行+社会治理”等机制建设,强化诚信氛围营造,推进建立健全综合源头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

  ■加法赋能

  多元联动“治衍生”

  厦门某汽修公司承租某国有单位的场地,但在租赁合同到期后,未按期返还租赁场地。申请人于2023年5月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后,集美区法院第一时间向被申请人发出执前督促告知书,传唤该公司负责人到庭接受调查,并查明拒不执行的原因是次承租人仍在经营超市,非该公司蓄意拒不执行。

  经调查,集美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林福赞发现,次承租人经营的超市系方圆数公里内唯一一家较大超市,面积达上千平方米,聘用员工达数十人,也是附近居民采购生活用品的主要选择,目前该超市已确定搬迁地址但仍在装修。

  考虑到民生、稳定等因素,林福赞邀请该超市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共同化解纠纷,数次组织各方当事人到现场和解协商,悉心动员次承租人腾空案涉场地,最终促使次承租人于2023年8月21日腾空案涉场地。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共治”执行难,顺利执结该起租赁合同纠纷,这得益于集美区法院与集美区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集美区社治委)共同建立的“执行+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据了解,8月1日,集美区法院与集美区社治委联合印发《“执行+社会治理”联动工作方案》。通过该方案,明确以“1+1+7”协作模式提升执行质效,促进执源治理。

  紧密联系的联动网络是该协作模式的基础。在党委领导下,集美区社治委统筹协调,聚合镇街、公安、税务、消防、人社、市场监督、资源规划、卫健、城市管理等基层治理力量,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协助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确保执行利刃延伸至基层最小单元,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形成推动解决执行难的强大合力。

  “在该模式下,我们设立‘执行+社会治理’工作站作为中心枢纽,负责研判对策、信息共享、协调保障等工作,以‘执行部门—工作站—各职能部门’对接形式,科学分流执行需求,实现高效联动协作,在个案执行中精准破解‘人难找、财难寻、控制难、打击难’等问题。”林福赞介绍道。

  同时,集美区法院健全七项运行机制,构建综合治理格局。围绕“强化执行力度、提升预防精度”理念,健全“信息查询”“财产调查”“协助送达”“执行行动保障”“见证执行”“共同解纷”“诚信宣传”等7项机制,明晰职责清单,在基层治理网格中形成“守信获益、失信受惩”氛围,推进诚信建设。

  探索执行联动,推进形成切实解决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大格局,集美区法院的求索从未止步。今年以来,该院还建立“执行警务联动”“拘前联调”等机制促实质化解,避免衍生案件。

  在刘某与张某婚姻家庭纠纷执行案件中,刘某向集美区法院申请执行张某支付抚养费及赔偿费共计9万余元。张某未向本院报告财产,亦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集美区法院依法决定对张某司法拘留15日。

  集美区法院执行法官将具体案情、双方诉求、矛盾争议焦点通过“集执拘联动工作群”实时对接,拘留所民警第一时间赶赴集美区法院,共同开展拘前矛盾化解工作。

  执行法官与拘留所民警联动协调,采取“各个击破”战术,耐心说服教育,促成张某当场支付4万余元,刘某同意张某就剩余欠款达成执行和解,分十二期付款,每月28日前支付4000元付清全部欠款。

  经拘留所建议,申请执行人同意,执行法官全面评估案情后,暂缓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拘前联调成功化解纠纷。

  该机制建立以来,促成拘前执行和解15件,涉案金额1180余万元。

  ■减法去负

  执前督促“降增量”

  “不是我们拒不搬走,新厂房还在装修,现在搬就意味着要停工停产,对企业影响太大了。”

  集美区法院执前督促室内,厦门某环境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总焦急地说道。

  原来,该环境公司在履行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集美区法院判决该公司在指定期限内搬离租赁场地,并支付租金、占用费及违约金168万余元。

  该案判决生效后,经出租方申请,集美区法院于2023年6月走访该企业,督促该公司主动履行判决义务。

  “这家环境公司租用场地近2000平方米,寻找合适的场地具有一定的困难,搬迁过程中还需兼顾生产。”负责执前督促工作的执行干警郑好介绍说,“经调研,我们还发现,该环境公司系广东某环境公司投资设立,两家公司经营情况良好。该案目前虽然确实符合立案执行的条件,但强制执行会给企业后续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企业困境,集美区法院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引导双方申请进入执前和解程序,同时对被申请人采取执行保全措施。

  在集美区法院的努力下,双方经协商达成执前和解协议,约定该环境公司在限期内搬离完毕并分期支付欠款,由广东某环境公司为其提供担保。

  最终,申请人申请暂缓立案执行,被申请人已按期搬离案涉场地,并已分期支付约135万元。

  “感谢法院善意执行,促成我们与申请人达成和解方案,避免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

  该案是集美区法院依托“执前督促室”,通过执前“保全+督促”形式化解执行案件的一次生动实践。

  2023年5月,集美区法院成立厦门市首家“执前督促工作室”,配备专业执行团队4人,在执行立案阶段,对涉民生、中小微企业等案件分流,以执前督促的方式促使被申请人主动履行或执行和解。同时,根据申请人申请,运用财产保全措施,督促被申请人在履行义务的同时,避免被申请人转移财产。

  今年以来,集美区法院通过执前“保全+督促”形式,促成被申请人履行完毕214件,执行和解35件,撤回执行21件,到位金额合计2224万元,进一步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减少案件增量。

  ■乘法提效

  职能延伸“抓预防”

  “执行法官接待制度、执行案件流程介绍等程序性内容上墙,让当事人对执行办案流程一目了然,同时增设廉政监督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滚动屏,进一步扩大执行公开。”

  集美区法院执行服务中心内,20余名民营企业家视线聚焦于“执行+诚信”文化墙,倾听着集美区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张庆东的讲解。这是集美区法院组织开展的“6·14信用记录关爱日”诚信宣传活动暨“执行开放日”民营企业家专场活动的一幕。

  当天,20余名民营企业家跟随着张庆东的脚步参观执行服务中心,详细了解执行服务中心“1+2+3”机制及执行接待室、执前督促室、执行和解室的功能与作用,“零距离”感受法院执行工作氛围。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集美区法院全面升级执行服务中心,以“1+2+3”为基本架构,成立1个执行服务中心,分设执行立案大厅、执行服务大厅2个工作片区,设有执行接待室、执前督促室、执行调解室3个独立办公室,打造全方位、多元化、一站式的执行服务平台,依托执行服务中心,推出“执行+诚信”文化墙,向来访群众宣传诚信理念、告知执行风险,有效推进诚信氛围建设。

  诚信宣传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集美区法院持续推进“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弘扬诚信文化。

  9月,集美区法院执行局前往辖区某建机有限公司开展普法宣讲。会上,执行干警以《做诚信之人铸法治社会》为题,分别从失信惩戒、信用修复两个角度,以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讲解失信的法律后果及信用修复途径,普及法律知识,弘扬诚信文化。

  “这次活动干货满满,提升了我们企业员工的法治意识,促进了公司依法经营管理水平,希望法院可以开展更多相关的普法宣传活动。”企业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集美区法院执行局前往西亭社区,对“执行后语”机制进行重点回访座谈。“执行后语”为集美区法院执行局对案件当事人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寄语形式发送的普法教育和建议,有助于推动系列案件示范化解,促进自动履行,源头减少执行案件。

  该机制也是集美区法院通过延伸职能,抓前端预防,推进执源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该院以“执行铸法魂、绘就党建红”党建品牌为抓手,持续开展“百名代表委员见证执行”“执行后语”“执行开放日”“诚信宣传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积极联合社区党组织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推进网格化执源治理全覆盖,实现“法官便民全覆盖、纠纷解决无死角、司法服务零距离”。

  今年以来,集美区法院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执行开放日(民营企业家专场、律师专场)”“诚信宣传月”等系列执行宣传活动8场,累计为辖区30余家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及涉执风险建议,并深化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发出《自动履行证明书》《信用修复证明》1700余份,强化守信获益激励,切实推进执源治理。

责任编辑:常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