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会议,走访调研,调解纠纷……今年年初,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潭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家科倍感使命光荣,更知重任在肩。在基层工作多年,陈家科最自豪的是得到了家乡人民的支持,也深知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他说——
“为家乡人民代言发声是我的责任”
2023-12-13 09:03:1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吴琪
 

陈家科(左三)和当地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走访京族群众,调研当地海水养殖情况。资料图片

  盐碱地变成水产养殖“聚宝盆”

  深秋时节,走进潭吉村,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宽阔的道路,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画卷徐徐铺展。潭吉村水产养殖基地里,高速运转的增氧机喷出朵朵水花,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投放饲料,绿水粼粼的养殖塘里游弋着肥美的鱼虾。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这片如今发展势头迅猛的水产养殖基地,过去曾是荒废多年、无人问津的盐碱地。

  “我们村近千亩农田受潮水长期浸渍,海水盐分聚积在表土层,土壤缺水返酸,水稻等作物产量低、不易成活。京族人民滨海而居、靠海吃海,常年以鱼虾换粮油,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入不敷出是很多家庭的常态。”陈家科说。

  2008年,陈家科辞去在小学担任数学老师的工作。此后,当老师期间积累了深厚群众基础的他,先后担任潭吉村村委会副主任、主任以及潭吉村党总支部书记。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集体经济是基础。作为土生土长的京族人以及村两委干部,陈家科深知村民们依靠捕捞维持生计的单一劳作方式亟须改变。

  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潭吉村的特色产业?陈家科和其他村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参观学习、征集意见,将全村的发展目光聚集到了荒废多年的盐碱地上。

  在争取到政府政策支持与资金帮扶后,潭吉村以“小块并大块”的方式流转开发盐碱地,并成功引进一批特色水产养殖项目,建成一大片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塘,使1000多名村民实现增收。

  目前,潭吉村依托“合作社+基地+公司+养殖户”的发展模式,以引企入村、资源变资产,引民入社、农民变股东,引货出海、产品变商品等方式,广泛带动村民发展海水养殖,并提供看护、养殖、捕捞等就业岗位,帮助村民稳定就业,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潭吉村集体经济收入41.39万元。

  保护与传承海洋民族的特色文化

  “夕阳染红天边,海鸥掠过晚霞,圆圆月亮浮出水面,渔火闪闪繁星点点……”海风吹拂,渔舟唱晚,京族民歌《打渔归来》悠悠传唱。作为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人民“出海能打渔,上岸歌不离”,500多年的渔猎生活孕育了京族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

  在潭吉村,每月逢农历初十、二十五,都会举行歌圩,村民们即兴对歌,人数少则几十,多则千余,京族民歌也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京族的传统文化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和演变,其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需要关注与保护,充分挖掘、利用京族文化资源,加快发展京族文化产业。”陈家科说。

  一直以来,陈家科高度关注京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建言献策,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在文化部门指导下,选任潭吉村的文化专管员,负责组织与管理村里的歌圩活动和各项文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陈家科的带领下,潭吉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成歌圩舞台、文化宣传长廊、独弦琴传承基地等一批基本服务项目,成立文艺队、篮球队,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逐步提高。

  “过去既没有遮阳棚,也没有专门的舞台,我们需要自己出钱出力,条件非常简陋。”站在修建一新的歌圩舞台前,潭吉村老年协会会长黄永林说,“现在村里搭建了专门的舞台,还配备了桌椅和音响设备,非常方便,我们经常受邀去外地交流表演。”

  争做学法守法普法带头人

  在潭吉村工作多年,陈家科积累了丰富的调解经验。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摸排工作,及时掌握民情民意,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对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

  作为东兴市人民法院的调解员,陈家科参与了多个案件的调解,帮助纠纷双方解开心结,化干戈为玉帛。“调解是化解矛盾、消除纷争、促进和谐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谁都不愿看到原本和睦的亲邻因为矛盾纠纷对簿公堂,把关系闹僵。”陈家科说。

  今年9月,陈家科参与调解了一起因修建虾塘而引发的生命权纠纷,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案涉20万元赔偿款当场一次性给付到位。

  张海是一名建筑工人,经他人介绍到潭吉村为村民李平修建虾塘。在施工期间,张海意外猝死。这份工作原先是李平交由李壮负责的,经转包到了张海手头,张海的家属遂向二人请求赔偿。因各方当事人在赔偿金额上产生较大分歧,多次协商无果,矛盾越来越激化。

  “务工人员在工作中意外身亡,雇主一方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赔偿责任,家属要求赔偿合情合理合法,但要求赔偿的数额过高,则不符合法律规定。”在调解中,陈家科将提前学习的法律法规,与为潭吉村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师咨询后的意见建议,耐心地向各方当事人一一释明,引导他们放下对抗情绪,心平气和地商量赔偿方案。

  在法官、调解员以及司法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多次调解下,当事人逐步缩小意见分歧并达成一致,李平、李壮分别向张海的家属赔偿10万元并当场支付,法院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多次参与法院的调解工作,陈家科深知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性,他积极邀请法院干警走进潭吉村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乡村法治化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陈家科也提出建议:“希望法院继续推进法官下基层,到最基层的网格工作,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基层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陈家科认为,法官下基层是法院开展“能动司法+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他表示,作为法院的调解员,将始终坚持“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的理念,积极参与法院的调解工作,争做学法、守法、普法带头人,更好地服务法治乡村建设。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