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 突出健康导向,达到良好即满分,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公平性……日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现场考试评分标准》(以下简称“评分标准”),2024年中考开始适用。
科学制定 突出健康导向
据了解,2021年12月,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以下简称“评价方案”),除增加过程性考核外,对现场考试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进一步扩大了项目数,采取分类限选的方式,共划分四类、设置了22项考试内容,其中第一类(素质项目1)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为必选,其余三类为可选,由同学们在每类中自主选择1项,即每名同学在现场考试中共参加4项考试内容。
据介绍,对照原来体育中考现场考试项目,在此次评分标准的制定上,一方面科学调整了原有项目标准,包括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实心球5个项目,其中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4个项目也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测试项目。在全面分析2017年以来体育中考、抽测、统测数据基础上,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科学制定新增项目标准,新增的17个项目,也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参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其他省市中考体育相关标准、实证数据分析和专家论证意见制定。新增项目难度不高于原有项目。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评分标准的制定坚持和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的初衷相一致,那就是应试和分数绝不是目的,而是以此为载体,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同时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公平性,考虑选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弱化压力,减小分数差异,强化过程,鼓励重在参与。
参与评分标准论证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张爽说:“体育进中考的目的不是要通过考试赋分给孩子划分三六九等,而是在以分数作为高利害考试录取依据的情况下,通过给体育‘一席之地’让家长意识到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反复论证 征求多方建议
评分标准的制定事关孩子切身利益,“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反复论证、审慎对待、也征求了多轮和多方意见建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为了保证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研制过程中一方面综合实证数据深入开展分析,对2017年以来的历年体育中考现场考试数据,从现有体育中考标准、国家标准两个维度,并参照抽测、统测以及其他省市相关标准进行全样本深入剖析。同时,对部分学校和学生分阶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作为标准制定的参考。另一方面听取多方意见不断调整完善,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团队参与评分标准研制工作,同时,教育改革专家智库中教育学、运动与健康、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政策与法律等方面专家,将评分标准与首都教育改革总体方向和宏观要求进一步校准,反复论证和完善。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一民表示,北京市体育中考分值、考试内容和项目的设置,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和规律,特别是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以及评分标准的科学设定,充分体现了运动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运动的健康效益是需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才能获得的。
优化组考 做好服务保障
北京教育考试院介绍,充分考虑到考试项目多、考生选择组合多,各项目组考对场地要求不同等特点,考务安排将更加突出科学性、规范性,将根据考生选考组合和各项目特点进行考场编排,一般来说游泳项目会单独安排在一个独立单元(每半天为一个单元)进行考试,其他所有考试项目在两个相近单元内完成。
在考试组织上,将更加突出严谨性、细致性,各区将准备专门的考试场所(考点)进行考试,按照“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项目、统一考试规则、统一评分标准、统一场地器材设置及仪器设备标准”的原则组织实施。考生在考试前可通过初中学校及时了解自己所选择项目的考试安排,以便做好准备。在考试实施上,将更加突出高效性、有序性,各考点设有考生集结区、备考区、考试区和救护区等有关区域,合理安排各项目考试场地和器材设备,科学规划考试路径。在考试过程中,将根据项目和分组情况,由专人进行组织和引导考生,保证考生按最优化进程完成考试。
对于广大家长和考生关注的考试信息推送问题,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每名参加考试的考生可根据体育考试实施方案要求,自主选择考试项目(选项初步计划安排在本学期末进行),各区完成考务准备后(一般在3月份),会通过初中学校将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项目安排等信息及时通知到每一名考生,以便考生做好考试准备。具体安排和有关要求也都会通过学校提前告知考生和家长。
家校社协同 服务孩子健康成长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考试进一步扩大了项目数,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有机会用自己最喜爱、最擅长的项目参与考试,以此来激发孩子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把孩子的健康、运动能力和运动兴趣考出来,同时也倡导学校和家庭积极营造运动锻炼的氛围,家长多陪伴孩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活动。
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全面发展既是家长的期待,也是育人的目标和社会的期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评价方案发布以来,北京的中小学校园里已经出现了很多喜人的新变化。例如课后3:30的延时服务中,校长、班主任、体育老师和其他老师配合起来,营造全校体育与健康运动的氛围;学校还进一步增加课时、增加每天的体育运动时间,调整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法,让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更高,让全员的参与率更高,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资源。相关专家和校长、教师表示,实现改革目标更加需要家校社协同。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甘露园分校校长辛洪涛说:“评价方案发布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动锻炼的学生多了;社区里和父母一起锻炼的学生多了;社会上运动场馆里的学生多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强了;家长和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强了”。
据介绍,评分标准公布后,将开展全面系统的政策解读和培训,一方面,将政策内容、背后的考虑、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意义准确、全面传递至师生家长;另一方面,将加强培训指导,“学校将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做好项目的选择和相应的准备,也请广大家长和同学们安心、放心。”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马上就访】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陈建勤:评分标准的出台有利于学校根据自身校情,开设不同系列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把学练赛三者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体能,锤炼意志,使学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促使体育老师去全面提高各项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教法,提高教科研能力。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级教师何伟:评分标准从全体学生实际体能和运动技能基础出发,普通学生通过努力,绝大部分可以达到优秀水平。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专项教学中进行深耕,培养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自主锻炼和科学健身,为终身体育和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体育教研组长李江泰:评分标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够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注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通过考试杠杆撬动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