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阳原县,位于华夏民族的发祥地——桑干河流域。在这里,泥河湾遗址群散发着古老而神奇的色彩,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醇厚民风沿袭至今。
近年来,阳原县人民法院聚焦能动司法,坚持源头预防“抓前端”、非诉挺前“疏中端”、实质解纷“治末端”的“三端共治”司法理念,畅通“多层级”纠纷解决渠道,形成分层递进的纠纷化解模式,实现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在这片岁月沉淀的黄土地上,人民法院如何用心、用情、用法守护百姓的平安和乐?记者走进阳原,探访当地法院在诉源、案源、访源“三源共治”理念指导下,构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三端共治”解纷工作法。
“止于未发”,调解向前延伸筑牢矛盾纠纷前端防线
“张法官,青苗补偿款到底该给谁?您快帮忙捋一捋。”
不久前,阳原县高墙乡黑岩村村书记沈海军在“纠纷隐患排查群”向阳原法院化稍营人民法庭庭长张春瑞求助。
阳原全县14个乡镇均组建“纠纷隐患排查群”,由政法委员牵头,涵盖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各村村干部,一旦有村子发生苗头性、倾向性纠纷隐患,立即在群中交流反馈,法官就相关法律问题及时予以指导,消解隐患于萌芽。
张春瑞迅速了解到纠纷的来龙去脉:黑岩村有几个农户,常年在外打工,土地都流转给本村村民刘某,现因流转土地被征用,发放的青苗补偿款该给土地承包户,还是土地经营户?村民们意见不一、争执不休。
针对村民们遇到的问题,张春瑞从法律角度出发,在群里一一进行解答。第二天,张春瑞来到村里,和村干部一起为村民讲解法律规定。最终,青苗补偿款顺利发放,村民们心服口服,相关问题没有发生一起诉讼。
时间跨度长、调解难度大,是农村地区相邻关系、土地纠纷的主要特点。阳原法院在县域公众号开辟“法官说法”专栏,对多发性、类型化纠纷以案释法。进村入户调解婚姻家事纠纷,引导群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源头减少诉讼。
农忙时,到田间地头调解,到村委会巡回审判;赶集日,将庭开到集市,“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节假日,到农户家中说法,最大限度扩展普法范围。针对有代表性的案件,阳原法院向乡镇发出“涉及工程承包时应签订详尽明晰的权利义务”司法建议后,此类案件未再发生。
2023年,该院法官在各乡镇的“纠纷隐患排查群”中累计接受法律咨询714次,指导村委会调解纠纷182起,使151起纠纷止于萌芽。截至目前,阳原法院新收一审民事案件同比下降10.46%,全县万人成讼率呈明显下降态势。
“诉讼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不宜成为第一手段。”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兼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秋雁教授表示,人民法院定分止争职能从传统的开庭审判向纠纷源头和解纷前端延伸,有利于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保障作用。
赵秋雁认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要积极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既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也要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更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止于未诉”,“家门口”司法服务夯实解纷中端
2023年的夏天,15岁的女孩李某决定反抗她的父亲。
中考结束后,阳原县揣骨疃镇某村女孩李某发现,父亲藏起了她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不让她去省城读书,还声称出县读书就不承担她的学费和生活费。
李某想起诉父亲,但一个身处离异家庭、尚无收入的青少年应如何主张诉求?她想到了法院在村委会张贴的“码上办”二维码。
阳原法院揣骨疃人民法庭书记员高培基是法院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网”的帮办员,收到信息后,他立即指导李某登录“冀时调”平台,并委派县妇联执行委员、婚调室调解员安方芳协助调解。调解人员共同上门对李某父母耐心劝导、释法明理,最终,父亲同意李某出县读书,母亲也表示愿意承担一半费用。9月,李某终于走出大山,就读自己心仪的学校。
一枚小小的二维码,成为了一个女孩开启崭新人生的关键一步。
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冀时调”,阳原法院特邀22名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员及2名退休法官、3名律师、28名人民调解员入驻,实现纠纷线上受理、分流、调解、跟踪、反馈一站式运行,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矛盾纠纷云化解。
“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只有及时发现矛盾源头、回应群众诉求,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治理方式,才能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治理目标。”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胡铭表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以基层司法工作的开展为切入点,遵循办案、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基层司法逻辑,在诉讼、司法调解、涉诉信访、司法救助等活动中保障基层群众有序参与。要拓展“互联网+”诉讼服务,依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与基层治理平台,结合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探索基层司法指导和帮助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基层调解组织的方式和机制,提升诉源治理效果。
自2022年以来,阳原法院委派调解纠纷3371起,占诉前调解纠纷总数的94%。在此基础上,该院于今年4月推出“码上办”便民司法服务举措,各基层法庭设置“帮办员”,群众扫码即可对接,帮办员全流程引导群众进行登记、选择专业调解人员予以调解。
“帮办员”“码上办”等便民举措,是阳原法院实施30余年的“三不到庭全到家”服务的延伸。
阳原县地处张家口山区,辖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打官司极为不便。自1992年起,阳原法院从县域最东端的化稍营法庭开始,全面推行“三不到庭全到家”——残疾人可以不到庭,70岁以上行走不便的老人可以不到庭,没有交通工具处于偏远山区的当事人可以不到庭,法官到当事人家登门入户办案。这项做法惠及阳原县近3000名当事人。
法庭把职能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也把调解的理念和习惯渗透到边远村庄群众中,促使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
“法院的便民诉讼举措,有效畅通群众诉求反馈渠道,真正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符合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阳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东评价。
“止于未衍”,“一竿子”到底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
今年夏天,一家温泉城向阳原法院紧急求助。一个已经调解成功的案件又起了争端。
3个月前, 广东一家设备公司曾向法院提起诉讼,向这家温泉城追偿设备款。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温泉城分三期向设备公司支付所欠款项,设备公司收到第一期款项后为温泉城免费维修设备。
然而,正值暑期这个温泉城消费的黄金时节,设备再次出现故障,设备公司却以路途遥远、工人维修成本太高为由,不愿再次免费维修。温泉城一方心急火燎致电承办法官。
承办法官李贵新当即联系设备公司,以线上线下等方式反复协调。最终,设备公司联系就近的维修工人操作,免费予以网络维修指导。两天后,温泉城重新恢复运营。
“案结”后,“事要了”。对案件“再送一程,跟进一步”是阳原法院法官的办案原则。
为切实定分止争,阳原法院在内部考核中,将自动履行率作为考核内容,能在诉中解决的问题,绝不后延至执行,“一竿子”解决当事人的急难愁盼。案件判决或调解后,启动判后主动回访工作机制,通过判后释法、释疑,提升案件服判息诉,督促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按期履行义务,实现矛盾彻底化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对争议较大的案件,阳原法院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分析、诉讼结果预判、调解建议等,引导当事人对案件形成理性预期,尽力促使当事人握手言和,实现定分止争。今年以来,阳原法院案件调撤率达68%。
同时,推行“立保调一体”,是阳原法院做优审执衔接的有效尝试。从立案开始,引导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速裁团队“立审执一体”,破解因流程分割而产生的“就案办案、程序空转”等问题,用“一个流程”整体化、系统化、实质性解决“一起案件”,有效减轻群众诉累,切实提升执行质效。
“阳原法院在每一个司法环节都把案结事了、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相信人民法院在今后工作中必定会为基层社会治理作出更大贡献。”阳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