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人民法院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中的重大任务。饱蘸文化之墨,描绘司法图景,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法院文化,笔者认为,人民法院要善于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笔。
赓续红色司法文化,绘出道路自信底色。党的建设初期,从1922年颁布《劳动法大纲》,建立仲裁部和革命法庭,到1931年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院,点燃了中国红色司法的星星之火。抗战时期形成的“马锡五审判方式”,要求“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群众参加解决问题,就地审判不拘形式”,树立起独特的红色司法文化旗帜。我们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赓续红色司法文化的鲜明政治底色,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传承红色司法文化的深厚人民情怀,以能动司法、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书写时代,不断增强司法文化底气、树牢文化自信。
采撷优秀传统文化,绘出中国司法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先秦皋陶的“以九德之人辅政”、周公的“明德慎刑”、孔子的“为政以德”,成为德法合治的源头。自汉代以降,儒家文化浸润历代德法相容的实践,至唐代而集大成,宋元明清得到延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德法并举治理国家的鲜明特色。人民法院要从“民为邦本”出发,守持“法尚公平”,依法“定分止争”,以达“天下无讼”,运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让传统司法智慧映照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新征程,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审判执行实践中更好顺应“天理”、合乎“国法”、体察“人情”。
发掘地域本土文化,绘出基层治理亮色。地域特色文化根植于当地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沃土,与当地民俗习惯、生产生活习惯紧密结合,具备天然的传播力、亲和度、认同感,是人民法院“抓前端、治未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金钥匙”。有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广东潮州的“茶文化”调解等珠玉在前,笔者所在的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也积极将孝文化引入基层治理,努力打造“孝治理”品牌,前端化解家事纠纷,不断激发乡村“善治”内生动力。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人民法院既要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体,也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视角明当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之体,从而“达用”,为审判工作现代化增添文化意蕴,让司法实践同法院文化相互促进,实现“体用贯通”,绘就新时代人民法院文化壮丽图景。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