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薪”意到账,他们安心了!
2023-10-23 15:32:58 | 来源: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
 

  秋风乍起,张大哥的内心却似暖流轻淌,握着刚到手的工资,他感觉自己的生活终于翻篇了。

  2006年,张大哥应聘到A公司工作,初来乍到的他发现自己虽然是A公司的员工,算上自己共84名同事,但管理自己、给自己安排工作任务的却是B公司,那边有两百多人。他开展的业务都是以A、B两家公司的名义进行的。不过,公司管理人员告诉他,两家公司是同一个老板经营,所以其实是一家公司。

  然而,2020年,B公司因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无力发放员工工资,被迫停止经营,并和其关联企业A公司同时进入破产清算。此时,已经被拖欠工资的张大哥得知了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烫手山芋”难上加难

  “明明都是在一家公司工作,为什么他们将来可以优先拿到工资,我们却没有?”张大哥等84名员工十分不解地拉着案件承办法官姜法官问道。

  姜法官看着眼前焦急的员工们,也是劳心焦思。

  一开始当B公司宣布停止经营后,考虑到涉及多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法院启动了“执转破”府院联动机制,多个政府部门紧急介入,法院受理了破产申请,并由人力资源局垫付了基本工资,暂时缓解了员工们的生活压力,随后法院依法查封、冻结B公司相关资产。

  自从接到这“烫手山芋”,法院“执转破”专业团队和管理人就周转在多家追债的供应商和几百名讨薪的员工们之间,一边埋头各种清算工作,处置资产、梳理审核债权,一边还要处理资产“衍生问题”。

  殊不知,另一个“棘手”问题出现了,A公司虽为B公司的关联公司,但两家公司均有独立的财务账册,经审计不符合财产混同合并破产的条件,且破产受理时B公司有资产可供职工债权分配,而A公司却因无资产而导致张大哥等84名员工无法获偿。

  思路一转柳暗花明

  得知这个情况,张大哥等84名员工一想到自己受偿恐怕遥遥无期,这结果他们不能接受。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证明我们也是B公司的员工了吗?”张大哥与姜法官多次联系,并提供了工作证件等相关材料,希望法院和管理人重新对职工债权进行审核。

  看着面前这一摞摞关于两家公司职工情况的调查记录,看着员工提供的证据材料,姜法官陷入沉思,“在公平正义面前,一个职工也不能少……”随后,姜法官组织管理人召开案件研讨会,对84名职工的情况详细调查,仔细审核相关证据材料,并与管理人对职工债权的认定进行反复研究。

  会后,姜法官与职工债权人多次沟通,和管理人反复研讨,同时将债权情况及时向普通债权人通报,在充分对证据材料进行分析后,管理人提出新的职工债权认定方案,经合议庭讨论决定重新依法确认两公司职工债权。

  经过多次组织两家公司、职工代表、管理人等各方参加沟通会议、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梳理了大量、翔实的调查数据,查阅了许多案例、法律依据后,法院认为职工是接受两家公司管理,被动被安排的工作,认定A公司与B公司存在混同用工的情形,B公司应当对A公司84名员工职工债权承担连带责任。

  不负信任戮力前行

  2023年的夏天,等了三年的张大哥终于收到了期待中的好消息,A、B两家公司共324名员工的“债权”已经变成了他们银行账户的“真金白银”。

  他告诉姜法官,“所幸没有白等,信任也没被辜负,坚持终将会迎来回报。”

  到此,这场涉及300多名职工1400余万元的职工债权纠纷,圆满化解。

  收到300多名职工代表送来的锦旗时,姜法官也不由感慨,“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位群众,难上加难也会迎来解之有策。”

  这起破产案件,两家公司的职工均表示职工债权得以公平、圆满、切实地解决清偿,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强化府院协作、内外协调化解涉民生问题,优先保护职工债权,也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在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这次能顺利案结事了,其中也得益于法院‘执转破’工作机制的优势。”姜法官说道。近五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成立“执转破”专业团队,审查“执转破”案件135件,化解“执行不能”案件5800余件,释放土地资源1.32万余平方米,清偿职工债权5000余万元,涉及职工债权人2800余人。

责任编辑:常跃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