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中院在全国首批碳汇交易地庙首林场审理一起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 缪 翔 摄
广德法院开展企业合规普法讲座。 胡庆薇 摄
宁国法院跨省执行一起涉企案。 王 晓 摄
宣城中院召开全市法院创优营商环境指标调度会。 陶 静 摄
注重源头解纷,减轻企业诉累;强化破产审判质效,助推企业优化转型;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增强企业发展动能;发挥司法建议作用,促进企业规范发展……今年以来,安徽省宣城市两级法院通过办好具体案件“小切口”,解决企业发展“大难题”,以公正高效司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宣城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加快建设“七个强市”贡献法院力量。
源头发力为企解纷
“我们愿意赔偿损失,但希望能考虑我们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周转难,给予一定的履行期限。”
“我们担心调解后,对方不能如约履行,所以不同意延期。”
2023年5月,宣城市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受理了杭州伊拓诺科技公司与宣城某制冷柜厂的未经许可生产、销售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纠纷。经多次沟通,促使双方达成初步调解意向,但对履行期限和履行保障,双方又心存顾虑。
僵持不下之际,调解委员会建议采取“行政调解+司法确定”的模式,最终促使双方放下顾虑。
6月19日,杭州伊拓诺科技公司向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了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的申请,法官经审核后当场制作了民事裁定书。这是宣城首例经司法确认的商标侵权纠纷调解案件,补齐了之前没有司法确认的“短板”,实现了全市法院民商事纠纷各类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全覆盖。
“以司法确认为行政调解‘上保险’,即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也给了确有困难的被告企业一定的缓冲期。”法官曹沂说。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已通过司法确认的方式,高效、实质化解涉企纠纷1200余起,成效明显。
为进一步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宣城市两级法院立足专业化审判,不断推动建立完善行业调解诉调对接机制,强化财政与人员保障,成立宣城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各类诉前调解组织50个,行业性专业调解组织63个,重点强化对买卖合同、金融借款等九类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力度。宣州区人民法院与宣城市总商会协作打造“法院+商会”模式,利用“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满足企业多元司法需求。广德市人民法院与广德市司法局、金融办共建金融领域矛盾化解中心,强化“诉前调解+赋强公证”多元解纷全流程协作。宁国市人民法院构建“基层+行业+法院”三级治理体系,成立物业纠纷联合调解室,集中处理辖区内30余家小区的物业矛盾纠纷。泾县人民法院与相关行业调解委员建立法官结对机制,绩溪县人民法院持续深化法官与调解员“一对一”对接指导机制,高效化解涉企纠纷。旌德县人民法院建立法企联络机制,推动建立“旌德政法护航发展联络室”,主动参与涉企纠纷排查和预防化解。
今年1月至7月,宣城全市法院诉前调解成功12192件,调解成功率为71.36%,有效化解涉企纠纷4936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涉企案件4336件,平均审理时间29.48天,让涉案企业以最小成本、最便捷方式解决矛盾纠纷。
此外,为推动金融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宣城中院深化银法联动,常态化召开银法联席会,梳理出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70余条,并制定清单、逐一化解,持续提升司法服务的精准性、时效性,共同防控金融风险。该院联合宣城市银行业协会开展涉金融风险专题调研,以规范信用卡发放为切入点,推动涉企金融纠纷源头预防,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护航实体经济发展。
“量体”设计助企新生
“我们计划再增加三条生产线,争取早日上市。”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宣州区法院破产审判团队法官,安徽汇昌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昌公司)副总经理许勇根信心满满地说。
成立于2011年的汇昌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因资金链断裂、到期债务不能清偿,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宣州区法院裁定受理后,指导管理人“量体”制定了符合汇昌公司的重整计划,获得债权人会议的通过。
2017年3月,重整计划经法院裁定批准,并设定执行期限和管理人监督期限为5年。
然而,眼见重整计划执行期限将至,方案却并未完全实施到位。为了帮助汇昌公司渡过难关,在综合考量后,2021年3月,宣州区法院裁定将期限延长至2022年9月13日。
通过各方努力,在既定时间内,汇昌公司依照重整计划的清偿范围和比例,对204名债权人进行了清偿或债转股,并顺利引进了战略投资者。
“如果没有这个延长期限,以时间换空间,汇昌走不到今天。”面对生产车间机器开足马力、工人们忙碌不休的繁忙景象,许勇根感慨道。
2023年6月30日,根据破产管理人申请,宣州区法院作出裁定确认汇昌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至此,不仅原公司1亿多元债务得到彻底化解,企业也扩大了生产规模,新企业轻装上阵,大步向前。
汇昌公司的重获新生是宣城市两级法院办理破产重整案件的一个缩影。在处理纷繁复杂破产案件方面,宣城中院敢于创新,先后推动成立全省首家市级破产管理人协会及管理人互助基金,发布全省首份房地产企业破产审判白皮书,上线全省首个市域全覆盖的破产审判智能管理平台,并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此外,紧扣“办理破产”的核心指标,宣城中院还制定了破产案件审判的长期规划、短期目标,并常态化开展工作调度,不断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实现司法资源和社会效益的“双优双赢”。
广德法院积极强化府院联动,出台了《企业嫁接重组实施办法》,对长期建而未满、产而未足、死而未僵的企业进行嫁接重组,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企业“起死回生”,形成良好的招商氛围。
宁国法院因企施策、因势利导,灵活运用“清算转重整”的挽救功能,创新性开启了“破产+招商”新模式,并采取分段式清偿、宗地分割、不良债权转让等新方式,为挽救困境企业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郎溪县人民法院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搭建法官、破产管理人、债权人和债务人线上沟通平台,实现法官立、审、执全流程线上办理,破产管理人全流程线上办案,债权人全流程线上参与,压缩破产案件办理周期。
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142件,清偿各类债权400余亿元,14家企业重获新生,宣城市经济开发区“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实现“腾笼换鸟”。
信用修复赋企动能
“感谢法院为我公司作信用修复,帮助公司顺利通过招投标。”2023年7月24日,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写有“为企业保驾护航解忧纾困 创优良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的锦旗送至宁国法院,表达感激之情。
该建筑公司作为被执行人,涉及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建筑公司负责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书后主动来到法院履行了义务,并忧心忡忡地向法官表示,近期公司面临项目工程招投标,担心竞争对手会利用该涉执案件“做文章”,影响其招投标。法官当即启动企业诉求快速审查机制,经核实无误后,当场制作了结案文书、《自动履行证明书》和《信用修复提醒书》。该公司顺利参加招投标。
在宣城两级法院今年开展的“江淮风暴”惠民暖企集中执行行动中,已有30余家企业收到了《自动履行证明书》和《信用修复提醒书》,帮助企业卸下信用惩戒包袱,重塑社会信用。
“以往的执行行动,大多体现在拘留、拘传、查扣冻等强制力上,今年我们在保持强制力的同时,注重为被执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宣城中院执行局局长满先进说。
宣城中院通过到开发区、企业走访调研发现,部分涉诉企业对拖延履行法律义务的后果认识不足,企业信用受到影响。通过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和《信用修复提醒书》,一方面对自动履行、诚信经营的企业予以正向激励,减少案件执行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其他被执行企业积极主动、自觉履行义务,推动实现由“要我履行”到“我要履行”的转变,既避免了采取强硬手段而带来的矛盾激化,也切实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减负快跑。
为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宣城中院出台了《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法院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机制共建、信息共享,畅通信用惩戒救济渠道,建立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机制,推进失信信用惩戒向精准化、精细化发展。宁国法院成立企业诉求快速审查专班,对主动履行及确有困难的企业,一站式、快捷化恢复企业信用。绩溪法院建立失信惩戒预处罚、预限高机制,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对生产经营正常但陷入“连环债务”的被执行企业,给予信用宽限。旌德法院在案件判决后随案发放《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明确载明失信对企业的不利影响,督促主动履行义务,避免企业陷入“失信泥潭”。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发布企业自动履行证明书56份,有效助推企业合规发展。
司法建议促企规范
“我们到法院来,一方面是及时回复司法建议中提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真心向法官请教公司运营中遇到的常见法律问题。”今年4月,宁国社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收到司法建议后,主动前来宁国法院“寻医问诊”。
宁国社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互联网文化企业,因论坛上的一个帖子侵犯他人肖像权被诉至宁国法院,要求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案件调解成功后,法官发现该公司已先后发生数起涉及公民、法人名誉权的诉讼案件,根源在于公司管理不善、编辑审核不严,如不加以改进,还会发生类似案件,影响公司的健康发展。法官遂发出司法建议书,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在收到司法建议书的第三天,公司负责人操宝舟便带着问题来到法院向法官请教。座谈会上,操宝舟的笔记本记下了法官们的意见建议。
“我们要主动作为,做好民营企业的护航员,充分运用司法建议助力民企健康发展。”宁国法院副院长魏东海表示。不久后,法官收到了文化传媒公司发来的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反馈。
近年来,宣城市两级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坚持以司法建议“药引”,开好化解涉企纠纷“良方”,切实推进司法建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宣城中院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专管部门,把司法建议工作作为员额法官执法办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将整改反馈情况及时向党委政法委报告。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累计发出各类司法建议72份,其中涉企司法建议38份,促进了行业突出问题的有效整治,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规范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