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护侨益 侨都聚人心
——广东江门法院以“侨”架“桥”打造涉侨司法新高地工作见闻
2023-09-03 10:17:1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吁青 何奎 张平
 

  江通四海,门迎天下。

  广东省江门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中国侨都”美誉,祖籍江门的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超过530多万,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侨梦苑”涉侨纠纷化解中心揭牌成立,“N+侨”最强合力维护华人华侨权益;江门市新会区人民法院启动“法泽归雁”侨企侨商司法保护项目,司法护航侨企侨商“雁阵齐飞”……

  以侨为桥,同心筑梦。江门法院立足侨之所需,积极探索法护侨益新举措,为华侨华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画好同心圆。2022年至今,全市法院共受理涉侨案件1661件,涉侨当事人1157人次,解决诉讼标的额1.26亿元。

  “飞”越三万里:联动调解架起侨胞归国路

  “我只希望能尽快带着孩子回国。”疫情暴发之初,侨居在委内瑞拉的黎女士想带着两个孩子回国,归国心切的她拿出了近20万元,委托一代理商为其购买回国机票。然而,代理商迟迟未抢到票,钱也没了着落。

  着急又无助的黎女士,想起一个月前在同乡会微信群里看到的一个消息:家乡江门在当地开设了“邑侨通”涉侨法律服务站。她立即找到了委内瑞拉的服务点,服务点的工作人员将她的情况逐一做了登记,并将案件导入了涉侨纠纷化解平台。

  目前,像“邑侨通”这样的海外涉侨纠纷法律服务站、工作室共有14个,由江门法院和侨联共同打造,分布在美国、智利、哥斯达黎加等国家,最大限度打通了保护海外华侨权益的联系通道。走出国门的联调机构,成了海外侨胞的“连心桥”。

  面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当事人,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法院决定启动“法院+特邀调解员”模式,选派当地特邀调解员侨领甄先生对案件进行联合调解。最后,双方在法官、调解员的释法说理下当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代理商同意履行合同,再次为黎女士购买回国机票。最终,黎女士如愿回到了家乡。

  除了侨联特邀调解员,江门法院还根据纠纷案由,有针对性地引入相关行业调解员参与,构建起“繁案+精审法官+侨联特邀调解员+N个专业调解员”模式。目前,全市已有涉侨多元解纷特邀调解员57人,其中境外调解员20人。

  自多元解纷机制运行以来,江门法院共适用多元解纷调解涉侨民事案件663件,调解成功率达31.97%。“法+侨”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先后得到中国侨联、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肯定。

  “云”端面对面:智慧服务实现跨境零距离

  “网上‘聊着天’就开了庭、结了案,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海外华侨量身定制。”近日,恩平法院通过涉侨异步审理系统在线调解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旅居哥斯达黎加的江门侨胞李某翠感叹道。

  李某昂、李某翠两兄妹旅居哥斯达黎加多年。父亲李某突然离世,留下房屋、车辆、公积金账户余额等遗产,母亲颜某独自在国内。

  “想把老头子的公积金转出来,但公积金管理部门说要提供子女放弃遗产继承的法律证明才行,他们也不方便回国啊。”颜奶奶一直愁着这事。

  “不用为这事特意回国,用法院刚引入的涉侨异步审理系统,能解决他们参加庭审时间不便的问题。”立案庭法官梁菊仪的话,让颜奶奶喜出望。

  教完颜奶奶登录使用系统,梁菊仪又引导两兄妹进入系统。

  “这系统和之前的有什么区别啊?”李某翠边学边“隔空”问道。

  “在这个系统里,可以使用手机或电脑,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地点,利用零碎时间完成诉讼庭审各个环节。不仅具备常规在线庭审‘错空’的优点,还能解决您和母亲、兄长不能同时在线的‘错时’难题。”梁菊仪解释道。

  当天双方通过系统就确认了调解方案。至此,一场跨越东西半球的遗产继承纠纷案件顺利审结。

  近年来,江门法院充分运用“涉侨异步庭审”“易侨e法庭”、移动微法院等线上平台,为海外当事人提供智能化诉讼服务,把“碎片化”解纷资源系统集成为“一站式”服务,把相隔千山万水、遥不可及的距离变成指尖上的便利。

  从2022年至今年第一季度,江门法院共为华侨华人提供远程见证服务87余件,完成海外线上庭审179件。其中,新会区法院调解跨国离婚纠纷入选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多元调解案例。

  “心”系根脉情:延伸司法服务暖侨护侨

  早前,年逾80岁的华侨麦某将自己的祖屋委托台山市某社会事务中心管理,用于打造华侨文化空间。但该事务中心只简单地将房屋转租给他人,用于经营娱乐室。

  “这是父亲心头的牵挂,是家族的根。”麦某的女儿回乡看到面目全非的祖宅气愤不已,立马告知父亲。身在他乡、行动不便的麦某遂委托女儿向法院起诉,请求解除租赁合同。最终,法院支持了他们的诉求。

  侨益的保护,一头连着司法公正,另一头连着海外游子的心。

  案件判决后,审判团队实地走访涉案侨房,发现周边侨房随处可见,亟须重视和保护。随后,江门市两级法院主动联系当地政府,就地召开了涉侨权益和侨产开发司法研讨会。

  “要感念、感恩侨胞对家乡的热爱与贡献,政府要依法推动侨房、侨产保护开发,法院要主动加强普法宣传,为乡村振兴提供司法保障,真正实现维护侨益、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会上,与会各方达成了共识。

  此后,法官多次上门送法,结合民法典对合同事宜提供法律建议,为活化侨产提供司法保障。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感慨道:“十分感谢法院主动普法,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无讼”乡村创建点、“村巷法官”护侨行动……在侨胞聚集的村居里,江门法院聚焦侨乡特色,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为归侨侨眷和基层群众提供“下沉式”村居诉讼服务,引导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权益、解决问题,书写司法暖侨的新篇。

  “回乡创业不容易,法院让我经营公司有了更多底气。”马来西亚侨眷甘荣娇难掩激动。原来,甘荣娇携手其他归侨,在家乡创业成立了公司。三年来,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法院在其公司所在园区开展了20余次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加上日常送法进侨企活动,她学到不少法律知识。

  “这些贴近侨胞、服务侨企的举措,增强了华侨、侨眷归国创业的信心。”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近期江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出台了关于集成推进涉侨企业权益保护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让华人华侨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江门法院将继续践行‘侨都’法院的时代使命,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在涉侨审判上不断探索创新,依法保护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为同心共圆中国梦贡献更多更大的司法力量。”江门中院院长施适表示。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