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三千八百余万元,只为太行着绿色
2023-09-03 08:50:3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张悦 张伟亮
 

  漫步在大沙河南岸的河北省邢台市1号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绿荫成行,一眼望不到边,身处万株林木之间,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因非法盗采形成的砂坑。

  昔日满目疮痍的砂坑如何变成了万株林木的绿海?

  事情要从2019年说起。某农业开发公司在大沙河南岸实施砂化土地及坑洼土地改造土方回填项目时,违反协议超采砂土进行出售,造成项目土地形成大面积砂坑,大片砂质土地裸露地表。

  “现场勘查发现,案发地周边地势平坦,植被覆盖率低,缺少植被、高坡等防风涵水带,极易产生扬尘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时间拖得越久,环境损害的风险、环境修复难度也会逐渐加大。”该案承办法官贠彦强介绍。

  如何让受损环境及时止损、尽早修复?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法院发出全省首份环境修复令,责令被告将已挖出的砂土进行回填。当事人主动履行,及时回填了砂坑,使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止境,如何更好地发挥自然资源生态功能,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邢台法院一直在探索。

  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庭长李虹说,“案件不是一判了之,生态环境修复才是目的。邢台市两级法院努力实现惩治违法犯罪、赔偿经济损失、修复生态环境‘一判三赢’,为推动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机制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子”。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根据方案内容,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根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结合本区域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开展替代修复。

  如何利用和发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作用?邢台中院成为河北省第一个“吃螃蟹”的法院。

  邢台中院先后向市政府提交两份报告,建议尽快建立环境修复资金专用账户,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教育基地。2020年1月,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设立“市中级法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专用账户”,核算法院判决、调解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收取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专项用于生态环境修复。

  邢台中院率先在全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专用账户,为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020年12月,邢台中院从专用账户划拨600万元,当地政府投入配套资金700万元,启动邢台市1号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建设,将大沙河南岸的废弃砂坑建成了集生态恢复、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邢台中院环境保护审判庭法官郭振旗介绍说,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统一管理,统筹使用,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迅速形成规模效应,是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解决以往只追究环境损害者刑事责任,环境损失得不到赔偿、环境损害得不到修复、公共环境得不到保护等问题的具体实践。

  自1号基地建设以来,不到3年时间,邢台市已陆续建成8个以太行山复绿为主题的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着力推进太行山矿山修复、补植复绿,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服务地区产业结构绿色优化升级。

  站在5号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观景台上,远眺郁郁青山,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一座废弃的矿山。该基地自2021年11月启动建设以来,平整场地40.3万平方米,新植各类苗木77万余株,播撒草籽1800余公斤,基地建设与自然环境实现深度融合。

  7号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位于临城县泜河沿岸,过去上游河道无序采砂,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河床沙化现象严重。如今,走进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河畅水清、鱼翔浅底、岸绿景美的山水画。

  ……

  从无到有,循序渐进,分布于太行山邢台段内的8个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宛如绿色海洋中的一串明珠,群花争艳、岸绿水清,是太行山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

  据了解,2018年以来,邢台市两级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206件,判令生态损害赔偿金1.14亿元,划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3800余万元,带动地方政府投入配套资金3亿元,8个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累计复绿面积1688亩,增植新绿180万余株,年均固碳5400吨。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最严密的法治作保障。”全国人大代表齐秀敏表示,邢台市两级法院把审判工作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坚持惩治性与恢复性司法理念并重,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专用账户,建设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教育基地,找准了环境司法关键点和切入点,为太行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提供了“邢台方案”。

  “太行山是京津冀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加强太行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是保障生态安全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邢台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倩表示,以司法之力守护壮美太行,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担当,邢台法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一体化保护好太行山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