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浙江省富阳区法院常务副院长杨洪富前往涉困企业杭州鼎升机械有限公司进行预重整可行性调研。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这是唐代诗人吴融吟诵富春江的诗句,而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更是以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为背景,创作了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持续创新破产审判机制,分类施策,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的企业救治与出清功能,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增添了浓重的法治色彩。
数智赋能:为破产审判插上“智慧翅膀”
破产审判不同于普通民商事审判,集办案与办事、开庭与开会、裁判与谈判于一体,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事务处理工程。经梳理,富阳区法院发现,破产审判80%的工作为管理人与各个协同部门的开会、办事、谈判的事务性工作,其中协同部门多达30余个,协同事项多达100余项。
“在传统的审判模式下,需要管理人单一事项逐个跑、多个部门逐个找,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富阳区法院院长余文玲说道,“正是基于办理破产涉及部门众多、事项繁琐、程序复杂的现状,我们依托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发的‘破产智审’平台,重点攻坚府院联动模块,开发‘破产智审’融破智联应用,实现府院联动机制系统性重塑。”
据介绍,“破产智审”融破智联应用打破与税务、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归集不动产登记、车辆、社保等100余组企业相关的数据源,实现社保、工商企业信息一键归集、自动抓取、精准匹配、实时更新。此外,针对数据源外的税务注销、容缺办证、信用修复、不动产查解封等,管理人可根据办案需求线上申请、线上办理,协同部门及时反馈。
“以前管理人查询不动产登记、抵押等信息,是申请一项办一项,法院协同事项来一件办一件,不仅管理人疲于奔波,也增加许多程序性工作量。现在只要法院端发布破产企业信息,系统会将办理破产所需的事项自动抓取,交互至管理人,这也是对我们程序性工作的减负。”富阳区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对该应用的运行效果深有感触。
“以前对于管理人的工作,我们只能通过周报、月报、专报进行了解,在监督指导上不可避免存在滞后、不到位的情况,现在融破智联应用及时扭转了这一局面,我们可以实时查看管理人工作进度,全方位了解工作情况,实现第一时间监督指导。”富阳区法院民四庭法官方新平向记者介绍。
此外,应用贯通金融风险监测系统、数字经济综合应用(富阳)等平台,全流程监测甄别办理破产案件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涉群体、涉重点领域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预警反馈至相应部门,制定分类处置方案,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破产风险管控闭环。
与此同时,应用架设“驾驶舱”,针对企业类型、所涉地域、所涉行业、经营业务等数据设置运算分析规则,描绘发布企业全生命周期画像,辅助党委、政府了解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相关动态,为区域产业链培育提供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破产智审”融破智联应用已为457家管理人开通账号权限,导入368件案件可共享数据,14件破产案件同步在线运行,系统自动抓取人社参保人数、归集工商登记等数据信息260万余条,破产事项平均办理用时从改革前的5天至7天降至改革后的0.5天至1天,破产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下降50%,以加法式的联动实现乘法式效应,为破产审判插上了“数字之翼”。
生态优先:为高质量发展绘就“靓丽底色”
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置是近年来企业破产程序中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中“办理破产”指标的重点关注内容。
“为了解决破产程序中存在的生态环境治理难题,我们‘对症下药’,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贯穿在办理破产的全流程。”富阳区法院常务副院长杨洪富介绍,该院一方面,落实排查预警机制,在立案环节排查环境污染隐患并形成应急处置预案;另一方面,明确管理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大对管理人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杭州富康球拍公司破产清算转重整案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富康公司主营生产销售网球拍及相关产品,因债务危机停业。厂区内存有大量废油漆、废磷酸、废有机溶剂等危险废弃物,破产管理人并不具备危废处置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属于这个行业的“门外汉”,如何处置危废?如何认定危废处置费用?是当时摆在管理人面前的两个难题。
在法院的指导下,破产管理人变身“危废小专家”,通过数字化应用与生态环境局对接危废处置事宜,顺利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危废进行分类处置,产生的26万元处置费用经债权人会议同意,被列为破产费用优先列支。
后来,该案成功引进重整投资人,实现了企业涅槃重生。今年2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富康球拍案探索破产审判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机融合,是富阳区法院助力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8年至今,73件案件产生的26万吨危废得以妥善处置,2500余万元危废处置费用得以落实,推动多位投资人打消疑虑参与重整投资,盘活849亩土地资源,极大提升破产资产市场化处置效益。
2022年3月,富阳区法院就出台了《环境资源审判“三+二”改革方案(试行)》,在原环资审判“三合一”的基础上融入破产和执行,将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与案件审理同步推进,严格把握破产企业涉生态环境问题的裁判尺度。
今年6月,富阳区法院首创的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应用——“生态e治”正式上线。
该应用聚焦破产企业危险废弃物处置难、废旧放射源收储难、生态环境修复难等问题,重塑破产程序中生态治理数字化协同流程,构建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体系,形成多主体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闭环。
为配套应用落地,富阳区法院与区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协作机制的若干意见(试行)》,同时还创新设立全国首个“无产可破”案件生态环境治理专项援助基金,首创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贷款,解决破产企业生态环境治理费用难题。
破产反哺: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司法活水”
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而破产,仿佛是对企业宣判“死刑”。很多企业家、员工甚至有些政府部门惯有的观念是,为什么要进入破产程序,那不是连东山再起的希望都没有了吗?
“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和法律知识不断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企业普法、乡镇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人们对破产的印象仍然只停留在‘清算’,破产依旧是被避讳的‘小众’案件。”富阳区法院民四庭副庭长章华海说道。
为此,富阳区法院出台《关于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开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的破产“反哺”行动,面向全省范围内管理人招募“富法之窗”护企宣讲团成员。
“依托护企宣讲团,我们邀请税务等政府部门专家、资深破产法官,联动税务局、经信局、金融办、开发区、工商联等,在中小微企业、银行金融机构、开发区集团等地开展经营风险防范、破产法律科普、典型案例宣传等破产普法宣传活动。”富阳区法院民四庭庭长黄赛琼介绍,“只有将破产普法工作落到实处,让企业更加深入了解破产和重整,才能够更加准确适用破产和重整。”
杭州望食公司破产案,由于大股东在法律认识上存在误区,试图采用破产清算方式阻却小股东利益诉求。
“我们当时向大股东详细介绍了破产法律知识,从清算责任、诉讼成本、获偿概率和经济效益等多维度分析了利弊。”承办法官金叶群回忆道。
最终,该案通过破产和解成功化解债务,使普通债权人的清偿率从清算状态的0%提升至和解状态的50%,不仅助推企业恢复经营,更全力保障债权人利益最大化。
“企业一旦被认定为失信者,是否意味着终身要顶着‘失信’的帽子?”这是破产重整与破产和解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
对此,富阳区法院推行信用修复制度助力企业“整装出发”,即税务、银行根据法院出具的批准重整计划或认可和解协议的裁定评价企业信用级别,按照法律规定解除惩戒,包括停止公布税收违法失信信息、解除限高等强制措施、修复人民银行失信记录等,积极推进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落地落实。截至目前,该院审结的64个破产重整、和解案件均已完成信用修复。
及时总结实务经验,交流理论成果,是富阳区法院破产审判工作不断进步的动力。
“我们致力于破产职业共同体建设,开设‘破法的维度’微信公众号,出版《破产审判的富阳实践》一书,鼓励干警参加、举办破产论坛,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余文玲介绍说。
今年6月,富阳区法院成功举办中国破产法论坛之营商环境优化与办理破产数智化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校、法院系统、党委和政府部门、管理人系统、企业及专业机构的近300名嘉宾受邀参加论坛。三年来,富阳区法院干警参加破产法论坛并作主题发言20余次,26篇论文在全国各类破产论坛上获得奖项,并分别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多个案件入选上级法院典型案例。
“数智,是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绿色,是高质量发展靓丽底色。破产审判,为绘就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富春新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余文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