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如天,这一幕让我更懂
2023-08-01 11:19:17 |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
 

  开栏词

  如何把公正与效率抓实抓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进行,为了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即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和《人民法院报》开设“法官手记——主题教育进行时”专栏。

  我们诚挚邀请一线法官拿起手中的笔,讲述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审判、一次执行、一次接访、一次普法,透过小切口,通过小故事,反映情理法如何相互交融,公正与效率如何真正实现,尤其要用生动事例反映主题教育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文字宜短,内蕴应长,如有现场视频、照片,读者当会更加欢迎。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发送到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邮箱:fgsjzgfy@126.com。


  “感谢党,感谢政府。”当看到三个子女的合影照时,92岁的钱阿婆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激动起来……

099.jpg

  我曾有幸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推出的法治纪录片《家事如天》的拍摄,难以忘记拍摄时自己“洋泾浜”式的上海话,难以忘记案子调解中的点点滴滴,但最让我难忘的却是上面的这一幕。这一幕,尽管在《家事如天》的正片中没有播出,但是让我感触最深,因为在那一刻,我感到有一种温暖又强大的力量在推着我前进,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择业初心。

  “我希望一家人太太平平,孩子们都好好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养老”赡养纠纷案件。钱阿婆两个多月前从小儿子家搬到了养老院居住,并把自己的三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子女们支付赡养费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深,像这样的“老养老”赡养纠纷案件在我所在的涉老审判团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被告也是老年人,他们的收入不会特别高,有些自身还有基础疾病,同样需要被赡养。摆在法官面前的,往往是“两难”的选择,高龄老人需求和老年子女经济能力都需要考量。

  养老院坐落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我第一次见到了护工搀扶下的钱阿婆。“我在这里生活蛮好的,比在家里好,在家里媳妇要给我脸色看。”

  从钱阿婆的话里,我了解到此前20年,她跟小儿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但住的时间久了,她跟儿媳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养老院的费用是每月5000余元,钱阿婆每月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的养老金,其中1000多元的差价就成了钱阿婆的诉请,她请求法院支持三个子女共同分担每月的这笔差价。

  “我还是希望一家人太太平平的,孩子们都好好的,不要闹矛盾。”我感受到一位母亲最质朴的愿望,她不希望自己的长寿成为儿女的负担,也不希望拿到了赡养费却把孩子“丢了”,老人的这一愿望也成为我促成双方调解的动力。经过老人的同意,我用手机把她说的这段话拍摄了下来。

  “钞票的事情不用担心,他们小的时候您养他们,现在您老了他们有义务养您。”当时我满怀信心地跟钱阿婆说,但其实我心里并没有底,我深知涉老家事纠纷,矛盾是经年累积的,往往还有许多案外纠纷,对于这个案件的走向还要听听三个子女的想法。

  心结因情而起,还需用情来解

  作为家事法官,我深知多走一步、帮当事人一揽子化解纠纷的重要性,在第一次调解时我选择多倾听,在家长里短中寻找案件的突破口,捕捉当事人的真实心理。

  一个说:“当时房子动迁的钱都给他了,说好了他给老娘养老的。”另一个说:“我已经养了老娘二十年,现在该他们出钱了。”我听出来,这场赡养纠纷的背后与二十年前的动迁分配有关。

  “你们多久没见过妈妈了?”我适时地问他们,“前两天我去养老院看她,还给她拍了个小视频,你们看看。”我试图唤醒他们沉睡的亲情。当看到我的手机里他们许久未见的母亲,听到母亲的心愿,我留意到女儿在偷偷擦着眼泪,两个儿子的眼光也黯淡下来,我相信他们被触动了。

  心结因情而起,还需用情来解,这是许多家事纠纷成功调解的“秘笈”,但我明白,多年的心结不可能一下解开,还需要庭后再“加一把火”。

  我决定将“这把火”加在从父母处得益较多的小儿子家,如果小儿子家愿意出大头,另外两个子女再分担一点,老人的赡养费就有了着落。而跟婆婆有矛盾的小儿媳一直没露面,我决定上门拜访。

  我和书记员来到小儿子家,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房子,平时老人就睡在客厅的小床上。小儿媳一见我就开始抱怨:“有一次家里忘了关煤气,我跟她说了下次要当心,她理都不理我。”都说婆媳关系是千古难题,许多家事案件其实没有大矛盾,但当事人缺少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你们照顾母亲这么久,也真是不容易。”我肯定了他们这么多年的付出,“但是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你们也都为人父母了,这也是给你们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而且母亲当年拿钱帮你们买了房子,房子升值了,你们也从中获益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劝说,我慢慢地将她从情绪化拉回到理性,小儿媳终于松了口,愿意出一半的钱,这让我看到了调解成功的曙光。

  下一步还需趁热打铁,我抓紧打电话组织老人的子女来法院进行第二次调解。

  在背对背调解中,让我没想到的是,小儿子的态度不知怎么有了反复。

  “养孩子是干什么的?老了一分钱都不能问孩子要吗?”我有些激动地责问他,虽然我嘴上说着调不成我们马上开庭宣判,但其实心中调解的信念从未动摇。“不要急躁,再坚持一下,再耐心一点。”我对自己说。

  对于赡养费金额的分配,我从调解室到法庭跑进跑出十几次,经过反复沟通商量,大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小儿子每月给付母亲赡养费900元,其他两个子女每月给付母亲赡养费各500元。

098.jpg

  “我们来拍张照,都挨得近一点,一二三……”我用手机拍下了三个子女的合影,还为他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希望母亲有什么事情他们都能一起商量。

  法官手中的案子,背后是百姓真实鲜活的日子

  案件顺利调解后,我再去养老院时,心情已然轻松许多。看到钱阿婆第一眼时,我说:“调解好了,孩子们都愿意给您赡养费,让您安安心心养老。”边说着,我边递给她调解书。老人有一点激动,嘴角向上动了一下。

  随后,我从袋子里拿出照片,“我还给您带了礼物,您看看这是谁啊?”她揉了揉眼睛,看到是三个孩子的合影时,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更加激动起来,指着照片说着这个是儿子,这个是女儿。

  她的心愿达成了,她拿到了赡养费也找回了“丢失”的孩子:“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弯下腰来,她不断拍着我的肩膀。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跟我说这样的话,让我对法官工作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

  法官手中的案子,背后是百姓真实鲜活的日子。我审理的不仅是一个家事案件,我代表的不仅是法律的公正权威,在老百姓眼中我是什么样,党和政府就是什么样,这让我感到责任重大。

  从养老院回来后,我觉得这还不是案件的“终点”,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老人赠与子女财产、多子女家庭赡养问题,留着进社区普法时讲给其他老人听。家事如天,它关系千家万户的和谐稳定;家事如天,总会有人努力让亲情不留遗憾。作为家事法官,法律上权利义务的定分止争固然重要,情理上受损亲情的治愈修复亦十分必要。妥处家事案件,需要更细心地查明纠纷现状与成因,更耐心地释法明理与安抚情绪,更有责任心地去找寻纠纷化解的最佳方案,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让温馨和睦之风浸润万家,助推社会和谐。


  作者:白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法官)

  漫画: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