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农业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023-05-26 14:41:28 | 来源:光明日报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部署:“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留住乡情乡愁。创新支持和激励方式,将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永续发展的优质资产。”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发挥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性功能。

  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文化资源存量丰富、分布广泛,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优势资源。但是,长期的传统农业经济的单一性,使得大量农业文化资源处于休眠状态。当务之急,是要唤醒这些乡村文化资源,并使其文化促进功能得到合理利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现代乡风文明建设离不开传统农业文化支撑。在建设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方面,农业文化的促进功能表现为无可替代的稳定和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农业文化资源不仅是连接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建设现代农耕文明的基石。

  全面挖掘、系统整理,做好农业文化资源活起来的基础性工作。长期农业发展中积累了大量农业文化资源。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农耕文化资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形态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些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业种养系统、水利灌溉系统、生产工具系统等。二是乡村生活形态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村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些综合生活方式,比如乡风民俗、乡土文艺、思想观念等。三是一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景观和人文环境符号系统,包括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相关的一些文化印记,这些都属于农业文化遗产内容。

  渐进式、综合性开发是让农业文化资源活起来的重点所在。以农业文化遗产产业化推动经济文化发展,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时代价值的路径。从人类文化价值发展趋势来看,历史文化只有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实现其价值。近年来,我国启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举措,也是面向未来保护性开发利用农业文化资源的生动体现。《“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作出了进一步部署,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盘活利用好传统农业文化资源,促进国家文化公园沿线农业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共同富裕。从经济建设的角度来看,我国现存的一些农业文化遗存都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系统,有的还在发挥作用,有的潜藏着经济转化价值,都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资源。

  从各地实践来看,实现农业文化资源合理转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就是结合农业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这也是乡村文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形式。在当前乡村旅游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当地农业文化资源,实现以农彰文、以文促旅,以机制融合和业态融合促进农文旅融合,越来越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乡村旅游业的产业焦点和选择方向。

  保护为先、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是让农业文化资源活起来的根本保障。重要的农业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世代共享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共同情感密码,是老祖宗留给子孙后代的物质精神源泉。面对这些民族的共同遗产,我们的首要职责是保护,是在保护基础之上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此,就要统筹农业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利用,做好顶层设计,搞好科学规划,建立一套完备的农业文化资源综合利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村为单元的保护利用格局。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建立分级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编制各层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地理图表,做到分阶段、有步骤、成系列整体性保护利用。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重要农业文化资源,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农业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使其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

  (作者:周其森,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山东社科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