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推动辖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质量发展,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法院秉持“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服务理念,全力打造“种子法院”品牌,为端牢农业饭碗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做好“根”保护,强“种”兴农搭平台
“近几年我们的植物新品种发展迅速,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几十个、国家商标注册38个,25个西兰花、西兰苔新品种权申请被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受理。但同时,我们也有顾虑。”湘口街道某种业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为更好满足种业企业的现实需求,加大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力度,汉南区法院联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开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以湘口人民法庭为根据地,成立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联系点,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审执案头全联动工作模式,深入示范区重点企业开展走访,对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及时提醒。
“有了这个联系点,遇到困难可以直接咨询,不用再分头跑各个单位了。而且法院还会回访企业,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种业的重视!”某种业企业负责人对法院走访人员说。
“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汉南区法院积极打造“种子法院”品牌,将司法保护和种业发展有效衔接,以法院之力助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守好“地”经营,擦亮特色“种”品牌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关系着“汉南甜玉米”这块原产地招牌的平稳发展。
汉南区的沙质土壤十分适宜甜玉米种植,是中国最早规模种植甜玉米的地方之一,也是超甜玉米新品种“金银99”的品种研发示范基地。
在一起涉农地纠纷中,某村委会将一处土地流转给某公司,后因流转费欠付,村委会将公司诉至法院。审理过程中,因案涉土地较大、农户较多,法院虽多次组织调解,但双方仍未达成一致。案件陷入僵局,村干部和老百姓都倍感焦急。
春耕不等人,经营权纠纷一天不解决,土地就要闲置一天。事关千余户农户,为将影响降至最低,汉南区法院一边加快推进案件审理,一边积极争取区农业农村局支持,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现在我们和本地知名农企签了协议,春耕备耕已经启动了!企业接手后开启规模化管理,并聘用了当地农民,不仅推动了新品种培育,而且也提高了农民收入。”村委负责人开心地说道。
汉南区法院充分发挥涉农审判一线优势,主动嵌入地方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区委、区政府建立信息通报、走访联防、诉调对接等常态化协同机制,为做强“汉南甜玉米”品牌保驾护航。
立好“企”服务,暖心护航促发展
“法官,劳务用工中常见的矛盾纠纷有哪些?”“我们想知道买卖合同中货款无法收回怎么办?”在汉南区推进乡村振兴中心,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开得热火朝天。
为优化农企法律服务供给,2022年,汉南区法院与经开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共同设立推进乡村振兴中心,通过设置法官联系点,以企业“开单”、法庭“接单”的模式,在庭审观摩、法治讲座、多元解纷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司法服务。
“我们是农企,作物播种时还能机械化作业,但是收获的时候只能人工抢收,这就导致用工不固定,劳务纠纷频出。”某农企负责人在座谈会上说。
“作为蔬菜企业,我们的难题是合同,蔬菜都是现采现收的,如何避免买方不依约采收或临时压价的情况出现?”另一企业负责人急切地问道。
为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2022年,汉南区法院组织讲座20余场,开展庭审观摩3场,开展涉企普法教育10余场,推动形成法治浓厚氛围,助力当地农企高质量发展。
“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下一步,汉南区法院将持续擦亮“种子法院”品牌,延伸司法助农护农服务举措,筑牢种业发展振兴法治屏障,为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