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代表们在认真听会。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全国人大代表 杨宝玲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要依法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治理,法治先行。这几年我感受最深的是人民法院注重强基导向,不断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努力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成效显著。希望人民法院继续通过研判乡村治理和司法工作中的短板,找出以审判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方法和对策,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以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记者 陆茜坤 通讯员 李小芳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陈军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强调要巩固拓展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这些年,法院执行的强制力、威慑力有很大提升,同时注重更多地将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贯彻到工作中,执行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也大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和效果。从“基本解决执行难”到“切实解决执行难”仍然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更多的努力。希望人民法院保持工作韧劲,鼓足干劲,继续努力把司法为民这篇文章写好写漂亮。(记者 陆茜坤 李凤津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刘懿艳
听取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我感到很欣喜。一直以来,人民法院坚持以公开促公正,通过常态化发布典型案例、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代表委员现场见证执行等形式,努力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听得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司法公开又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人民法院向科技借力,以数字赋能,法官在镜头下办案、把裁判文书“晒”在网上、共享失信“黑名单”已成为常态,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记者 陆茜坤 郭燕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张帆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到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也是我关心的议题之一。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妥善审理平等就业权纠纷等一批案件、建立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常态化开展为农民工讨薪活动等,让劳动者既安“薪”又安心。我由衷地为法院干警点赞。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希望法院能够加大对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推动建立长效保护机制。(记者 陆茜坤 郭燕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盛弘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字字铿锵、振奋人心,各项工作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中国法院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顺应了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新期待。报告特别打动我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法院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更加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新时代司法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记者 陆茜坤 通讯员 蒋梦娴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曾云英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司法深度,报告中点出的许多案例很有教育意义,很接地气。我是一名来自妈祖故乡的基层村干部,我感触最深的是,近年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力推动下,全国各级法院主动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需要,在扶持涉农产业、支持乡村治理、维护百姓安居、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司法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希望以后乡村普法就地取材,让农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能领会、能运用。(记者 王俏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甘胜莲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非常精彩,内容全面,数据充分,成绩斐然,体现了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我完全赞同、支持。报告中提到,人民法院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以案释法,引导全民增强法治观念,广泛开展法院开放日和送法进机关、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这些举措是增强普法宣传力度的有效途径。希望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关爱中基层法院干警,从优待警,着力解决案多人少矛盾;多措并举打击扰乱医疗秩序行为,有力维护良好医疗环境。(记者 盖峰 陶琛 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 陈梦林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内涵丰富、数据翔实,处处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透过报告我看到了法治进程的铿锵脚步,人民法院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在一站式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司法便民利民举措不断完善,法官们争做群众的贴心人,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我将主动加入法治建设队伍,全力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群众服务等工作,让乡村更美丽、群众更富裕。(记者 盖峰 陶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