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汉唯一照片,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2023-03-02 10:08:13 | 来源:长江日报 | 作者:史强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65年前,18岁的雷锋从湖南长沙前往鞍钢途中,留下了他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这是雷锋生前最喜欢的照片之一。

  去鞍钢前夕,他把自己的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鞍钢与铁有关,“雷锋”寓意“去鞍钢打冲锋”。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是怎么来的?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寻访。

  65年前,18岁的雷锋响应号召去鞍钢当工人。途经武汉时,雷锋留下了一张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凝视这张黑白照片,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年轻的雷锋面露微笑,站在大桥桥头堡下,右手手臂上搭着毛衣,左手提着白色有图案的手提包。

1958年,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下的留影

  据《雷锋年谱》记载,这一天是1958年11月13日。“上午8时,列车到达武昌站,需要换车,要停留七八个小时。雷锋与几位老乡参观了武汉长江大桥,在桥头拍留念照。”参与《雷锋年谱》编写的湖南雷锋纪念馆工作人员郑惠君告诉记者,“停留七八个小时”的说法来自相关资料。《雷锋年谱》由湖南雷锋纪念馆组织编写,2022年8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铁路作家、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文联文学分会主席赵伟东18年前开始研究这段历史。他在新书《大武汉铁路往事》中提到,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留影后,还跟同伴走上了桥面,逛了武昌的商店。赵伟东告诉记者,换车其实就是换乘。当时,长沙站车次少,出行的火车要到武昌站换车。那时的火车基本靠蒸汽机车牵引,时速40公里左右。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望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去鞍钢前,他在望城县委当通讯员,在参加团山湖农场建设期间学会了开拖拉机。当时,在望城招工的,除鞍钢外,还有武钢、湘钢。总部位于辽宁鞍山的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雷锋在去鞍钢当工人之前改了名。一开始,他想改名为“雷峰”,寓意“能登高望远”,不会迷失方向。他把想改名的想法汇报给县委领导后,县委领导认为把“峰”改为“锋”更好,寓意“去鞍钢打冲锋”。

  1958年11月12日晚,雷锋从长沙乘车前往鞍钢。出发前的5天,他以“雷锋”的姓名在去鞍钢当工人的《决心书》中写道:“克服一切困难,发挥一个共青团员的应有热能……为祖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奋斗到底!”后来,他在部队作报告时讲道:“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响应祖国的伟大号召,参加大炼钢铁。我是个青年啊,我不响应吗?我坚决要当工人到鞍钢去。”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的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享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很多外地人到了武汉,喜欢到长江大桥一游,雷锋即为其中之一。

  对于1958年在武汉的这次短暂停留,雷锋后来在《我学会开推土机了》一文中写道:“一路上经过了武汉长江大桥,经过了首都——北京,同时我还在北京参观了一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

  雷锋与武汉长江大桥的合影至少已3次出现在《长江日报》。

  1996年3月6日,《长江日报》下午版头版刊发报道《黄德宝热心收藏研究雷锋资料》,并配发了这张照片。关于照片来源,黄德宝当时介绍,这是他从一张报纸上发现后剪下来到照相馆花钱请人翻拍的。

  2011年10月27日,《长江日报》刊发《参军前专程在汉停留 少年雷锋曾与大桥“合影”》时,再次配发了这张照片。这篇报道源于汉网论坛上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下的一张旧照,引起网友关注。报道中提及,中铁大桥局集团编著的纪念武汉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征文作品选中,有一篇名为《新中国建桥秘史》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雷锋来武汉的这段经历。根据长江日报记者当时对中铁大桥局集团相关负责人的采访,文章素材来自当时雷锋的同行者的回忆。那位叫杨必华的同行者后来成为雷锋在鞍钢的同事。他记录下雷锋当天在武汉短暂停留的情景:“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上武昌街头,径直朝长江大桥走去。清凉的江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辽阔的长江,雄伟的大桥,使我们目眩神驰,赞叹不已。雷锋站在江边仰望着大桥,眼里闪着激动的光亮。他忽然说了句:‘原来全是钢铁呀!’……雷锋神情庄重地指着大桥说,下层铁路桥是钢铁造的,上层公路桥也是钢铁造的,这需要多少钢铁呀!”

  2012年3月5日,《长江日报》刊发《本报追寻雷锋在汉唯一照片》时,又一次配发了这张照片。报道中写道,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回忆说,雷锋很喜欢照相,经常会拿出照片给战友们看。在众多照片中,雷锋最爱的有三张,其中两张是在天安门前拍的,还有一张就是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的留影。乔安山说,雷锋当时告诉他,这就是咱们新中国成立后修的大桥,底下跑火车,上头跑汽车,多漂亮。雷锋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