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滚滚滔滔的长江流经赣鄱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江西儿女,也让江西的山更青水更绿。
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一体化保护,为守护长江这条母亲河贡献更多司法力量,是江西法院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江西法院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新机制,探索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执行新方式,打造了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江西模式”。
2022年10月,江西省瑞昌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长江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吴某东多次在长江宿松段某村附近水域捕捞野生鱼类,朱某凤、杨某华收购吴某东捕捞的野生鱼类后,兜售获利。经法官调解,三被告人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瑞昌市人民检察院达成调解协议,约定以公益劳动10个月的形式,替代性赔偿因非法捕捞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
采取这种方式弥补生态环境损害,是江西法院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新探索,是九江两级法院创新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执行方式的新举措。有着152公里长江岸线的九江,拥有三分之二的鄱阳湖水域面积。独特的地域风貌,给予九江法院更大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探索空间,也赋予他们更重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责任。
近年来,九江法院依循教育预防、巡回审判、多元共治、生态修复的工作思路,立足九江的地缘特点和区位优势,着力推进“一个体系、五项机制、三大品牌”建设,积极完善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创新环境资源审判模式,形成了环资审判“九江经验”。
九江法院构筑环资审判专业化体系,建立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协调联动和多元共治、环境公益诉讼审判、环资案件巡回审理等五项机制,积极打造山江湖河一体的环资基地保护品牌、全省一流的环资理论实践品牌、区域争先的环资示范品牌等三大品牌。此外,九江法院还结合长江黄金水道、鄱阳湖生态湿地、庐山及修河环境资源保护需要,先后设立了七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为司法守护奔腾不息的长江作出了应有努力。
青山不语,流水无言,见证着九江法院法官日夜兼程、一步一个脚印守护长江母亲河的艰难历程。
“九江法院将进一步做实环资审判品牌,在创新生态环境修复执行方式、推进江西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保护一体化平台建设、打造国际交流平台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九江贡献。”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武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西法院探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步伐正在加快。为促进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修复有效衔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12月与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西省委员会共同推进设立了公益性环保组织——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会,并与该基金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公益信托形式委托该基金会管理和监督使用全省法院环资案件所涉生态环境修复资金。
有力的司法保护,让绿色生态成为了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自江西思华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以来,江西各级法院、案件当事人与该基金会签订公益信托合同173份,委托该基金会管理和监督使用生态环境修复资金2178万元,已实施生态环境修复项目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