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2-12-01 10:52:10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杨林兴
 

  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书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共绘协同发展“一张图”。川南渝西涉及四川自贡、泸州、内江、宜宾4个市和重庆江津、永川、荣昌、綦江、大足、铜梁6个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泸州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协同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结合区位优势,联合临近市区,在空间结构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上一体谋划、一体发力,推动川南渝西形成联系更加紧密、发展相互借力的共同体。

  共织内联外畅“一张网”。交通运输起着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泸州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推进渝昆高铁泸永江段、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常态化开行江津至泸州、宜宾的“水上穿梭巴士”……泸州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综合运用各种运输方式,为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生产要素高效流动提供支撑。

  共治绿色安澜“一江水”。泸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我们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整体治理,协同长江、沱江流域内的城市合力保护生态。一方面,常态化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河执法,打击污染环境、非法采砂、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深入实施工业方式治理、农业方式修复、自然生态涵养净化等工程,强化水污染防治。经过多地、多方共同努力,减污、降碳、扩绿取得实效,绿水青山颜值、生态产品价值、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进一步筑牢了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共铸产业协作“一条链”。区域协调发展,既要整体性协作,又要发挥各自优势。泸州协同永川、江津共建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100万亩优质茶叶产业带等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整机+零配件”等产业形态,推动白酒、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成链。同时,协同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多式联运,推动建立区域货物转运、集拼和分拨协作体系。在产业链上协作延伸,在创新链上聚力突破,方能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实现共赢。

  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发展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132项“跨省通办”事项和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如期实现,让群众跨行政区域办事更方便;深化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强毗邻地区教育教学交流,让优质教育供给更丰富;支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在荣昌、大足等地设立分院,推进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规划建设,让优质医疗服务半径更广……以共建共治提升普惠共享的民生福祉,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既要写实又要写好。新征程上,继续因地制宜,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在发展中促进协调、在协调中共谋发展,定能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为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