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9月2日东京一家金融机构电子屏上显示的日元对美元汇率信息。(新华社发)
日元汇率进入9月后加速走低,继7日突破1美元兑144日元、创24年来新低之后,14日日元汇率一度逼近1美元兑145日元的整数关口。分析认为,内外复杂因素叠加造成日元急剧贬值,日本政府短期内难以找到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日元贬值仍然存在空间。
此次日元急剧贬值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与美欧利差预期扩大,加剧了抛售日元买进美元与欧元的趋势。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今年以来美联储采取激进货币紧缩政策,其他许多国家央行也都采取了类似措施,然而日本央行却按兵不动,继续维持超低利率政策。
9月8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在卡托研究所举行的货币政策讨论会时,其发言继续带有强烈的遏制通货膨胀色彩,称“有必要对通胀采取强力行动”“美联储有必要完成并继续履行有关通胀的职责”“通胀超过目标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再次表明了为抑制通货膨胀而上调利率的强烈决心。欧洲央行9月8日也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为防止通货膨胀,决定将利率创纪录地上调75个基点。欧美上调利率继续为日元贬值创造空间。尤其9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于预期后,外界普遍担忧美联储将更加激进加息,导致美元走强,日元汇率9月14日一度骤跌至1美元兑144.90日元附近。
此外,在俄乌冲突背景下,能源价格上涨,日本贸易收支恶化,也是日元贬值的重要因素。由于能源等资源高度依赖进口,企业抛售日元购买美元的必要性增加。也有观点认为,由于日元交易便捷,流动性好,所以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等相比,贬值幅度较大。
今年以来,油气价格上涨,日元贬值已经给日本企业、民生造成严重冲击,很多企业无法将增加的成本转嫁到价格上,使经营变得异常艰难。日本财务省9月15日公布的贸易统计结果显示,由于进口商品价格高企叠加日元大幅贬值,日本连续13个月出现贸易逆差,8月份贸易逆差达2.82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帝国数据银行统计显示,2022年8月份因日元贬值导致进口成本上升等直接或间接因素致使企业破产的事件共有7起,单月数量即超过2021年全年。从行业来看,食品、纤维制品、机械零件制造和批发等产业受日元贬值影响最严重。调查结果显示,约八成企业切实感受到日元急剧贬值带来的成本增加。除了燃料费和电费外,多达2万种的食品、建材等广泛领域的商品价格也在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居民生活压力陡增,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8月份东京都的CPI为102.4,同比增长2.6%,涨幅为2014年10月份以来的最大值。
为应对日元贬值趋势,日本财务省、金融厅和央行9月8日在财务省内召开了三方碰头会议。财务省财务官神田真人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担忧称:“如果这种动向持续下去,我们将准备在外汇市场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表明了日本政府和央行不排除出手干预汇市的姿态。神田真人14日就东京汇市日元兑美元骤跌逼近145关口接受媒体采访称:“眼下的波动剧烈,对此感到忧虑。将毫不松懈地监视动向,不排除一切选项进行妥善应对。”
据日本媒体报道,为止住日元继续下跌的颓势,日本央行于9月14日实施了被视作为干预外汇市场做准备的“汇率检查”,虽然较“口头干预”而言已更进一步,且一度对日元起到了拉升作用,但实际收效甚微。分析认为,市场对于日元贬值趋势的判断并不会因为央行协调干预而改变,且就政府而言,并未使用“将采取果断措施”的强硬表态,因而市场对于政府真正出手干预汇率的信心不足,汇率检查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
如果日本政府和央行实施买入日元卖出美元的外汇干预举措,将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1998年以来的首次。多名日本经济学人士认为,实施外汇干预的门槛高,西方主要国家的汇率干预需要得到美国的同意,然而美国一旦许可,势必形成示范效应,其他国家恐纷纷效仿,对本国货币贬值导致的物价上涨采取干预汇率的措施,可能最终发展成干预汇率的货币升值竞争。
也有观点担心,日元大幅贬值是否将使“亚洲金融风暴”卷土重来。分析认为,当前日本在亚洲地区的经济金融影响力较此前已大幅下降,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将护航亚洲经济稳定运转,且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国家纷纷加大外汇储备,防范资本流出能力提升,此轮日元贬值对亚洲金融市场冲击程度有限。
在日本央行无意因汇率问题而改变金融政策的背景下,日元价值的决定权已不掌握在日本政府手中,想要遏制日元贬值的势头,只能寄希望于美欧加息步伐趋缓和世界局势稳定。可以预见,日元贬值将在未来一段时期继续考验日本政府、企业、民众的承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