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山东省临沂市两级法院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争创活动,将弘扬沂蒙精神与审判质效建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为民司法的理念,瞄准群众需求办实事,扑下身子解民忧,真正做到司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办事有速度,把实事办到“点子上”,办到“心坎里”,在“党旗红”的照耀下,全市法院工作质效、队伍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赢得群众的一致称赞。
群众有所盼,法院有所察
4月11日,一起执行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向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徐方升表示感谢。申请执行人郝某拿到了执行款,被执行人石某也省了近30万税费。此案历经数年,执行法官做了大量工作,及时协调税务机关提供税务前置服务,为当事人省了因房产交易过户产生的大笔税费,最终圆满办结,让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
听民意,察实情,才能找准群众关注的“难点、痛点、堵点”。临沂法院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千方百计在一线发现问题。一方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媒体记者及社会各界群众走进法院,近距离感受法院工作,进一步增加法院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组织干警深入田间地头,找准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近年来,郯城法院先后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法院参观、座谈1500余人次,干警入户调查600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12000余份,整合、吸纳各类意见、建议520条。沂水法院与20家部门建立联动协调机制的基础上,选聘34名特邀人民调解员设立公证调解室,邀请3名公证员驻庭调解。
全市法院加强诉源治理,强化“万人成讼率”的杠杆指挥棒作用,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靶向”施策,提高了“为群众办实事”的“精准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人民群众有需求,法院必须有回应。郯城县人民法院结合辖区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30项具体工作,制定了办实事活动的方向图、重点任务图、流程图、责任图、效果图,并建立了详细的台账,明确了完成时限,要求各部门干警瞄准群众需求,挂图作战、对表推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群众有所想,法院有所为
近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临沂中院派驻兰陵县卞庄街道石桥村第一书记工作组与村支两委成员一起,全面排查外出经商务工人员流动情况,做到及时上报、备案、筛查、隔离,摸清隐患,精准施策,全面做好防疫消杀,确保不误春播。蒙阴县人民法院驻垛庄镇凤凰峪村第一书记汤国虎为村里的党员干部上党课,结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微课堂依托垛庄法庭,着力打造成党的政策的宣传站、乡村振兴的服务站、诉源治理的工作站。
全市法院组织广大干警积极把审判工作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脚沾泥土接地气,深入村居办实事。以基层法庭和驻村工作组为纽带,积极深入矛盾纠纷发生地、当事人所在地、村居组织办公地等地方,灵活安排开庭,组织“地头法庭”、“场院法庭”、“集市法庭”等,主动化解纷争。
4月15日,临沭县青云镇15名村民拿到了37万元的租赁费,对人民调解员班彦义连声道谢。在这起丹参种植租赁合同纠纷案中,临沭县人民法院为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快速化解矛盾,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7天,用诉前调解的方式,让15名村民及时拿到了租赁款。
在郯城,法庭干警下乡办事都随身带着一沓特殊的“名片”,上面印着法庭联系方式和法治服务范围的“为群众办实事”联系卡,村民一旦有了涉及法律的为难事,随时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求助。
群众有所呼法院有所应
近日,在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法院,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隔空进行。因疫情原因,庭审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进行,音频视频同步存档。罗庄法院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的“速度”与“温度”。
为方便群众诉讼,临沂法院优化便民诉讼设施,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让当事人“走进一厅,事务全清”。通过推行立案通办、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网上调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方位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感和司法获得感。
针对老年当事人网上立案困难的问题,全市法院设立绿色服务窗口,由导诉员引导,通过绿色通道完成一站式诉讼。将“诉讼指南”定期投放到各个服务窗口,既方便当事人和律师使用,也达到了普法宣传的效果。设立“为群众办实事党员示范岗”,以党建促服务,扎实推进“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争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各审判执行团队收到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64面、感谢信12封。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法院干警的默默付出,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锦旗上“一心为民办实事,两袖清风铸法魂”等语句,正是对法官兢兢业业、一心为民行为的最高评价。
为群众办实事,为天平增光彩。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朱海舰说:“实事办得怎么样,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说好才是真好,为群众办实事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