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两级法院以集成创新推深做实诉调对接,通过打造法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加强与乡镇政法委员对接、开展“无讼社区(村)”创建等改革举措,助力实现社区治理前端和法院解纷终端无缝衔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成功创建无讼社区(村)599个,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179个。
以创新品牌为引领沉浸式下沉基层治理资源。将法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建设作为加强诉调对接的重要抓手,受到来淮调研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的充分肯定。市中院专门研究出台法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注重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科学布局“庭站点员”,形成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格局,优化诉调对接网络,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区、村组“最后一公里”,全市法院现有人民法庭25个,设立诉讼服务站(法官工作室)65个、便民诉讼服务点(巡回办案点)31个,派出法庭选派社区法官112名。坚持科学细化设岗、创新方式领岗、聚力推动到岗、健全制度管岗,推动法院干警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将人民法院矛盾纠纷化解和诉讼服务资源下沉至一线,全市两级法院共选派237名社区法官联系1019个社区开展诉调对接等工作。
以政法委员专职化为契机全方位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淮南中院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发文,在全省率先建立人民法院与乡镇政法委员对接工作机制。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充分调动村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等在诉调对接工作中的积极性,强化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调解组织等解纷力量的分工协作。强化矛盾解纷排查,法院将易引发冲突、群体性事件或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纠纷案件,向纠纷发生地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通报,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负责召集辖区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调解组织,研判矛盾纠纷潜在风险及发展趋势,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探索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对前期排查出的矛盾“会诊”把脉,指导开展人民调解,并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导入诉讼程序。2021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办理司法确认案件2336件。
以“无讼社区”建设为抓手高效能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淮南市委政法委、市中院、市司法局联合出台的《关于推进“无讼村(社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将“诉调对接”作为“无讼社区(村)”创建的着力点,入选全省法院司法改革典型案例,在前期成功创建599个“无讼社区(村)”的基础上,2022年底力争实现创建“无讼村(社区)”达到全市村(社区)总数80%的目标。全市两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加强与基层矛调中心对接,发挥联合治理优势。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现有63家调解组织入驻诉调对接中心,与69个部门建立医疗、交通事故、金融等纠纷化解机制,大通区法院依托“道交网上数据一体化调处”平台,实现人民调解、保险行业调解、交警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四调联动”,调解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坚持科技赋能,依托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等,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2021年以来在线推送调解案件23528件,调解成功15096件,音视频调解10052件,调解成功7062件。探索“党建+诉调对接”工作新模式,推动支部联系村组、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