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这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湖南考察调研,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
百舸争流竞湖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火热场景,在三湘四水跃动,新业绩在不断创造、新局面在不断打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湘西,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人多、地贫、山高、路陡,贫困问题年深日久,曾是湖南许多亟待脱贫地区的典型缩影。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十八洞村,看望贫困群众,并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犹如一缕春风,从古老苗寨吹遍神州大地。
2021年6月30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在自家开的饭店招呼客人。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扶贫这么多年,总书记的办法最管用。”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说。自从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后,村里新发展起旅游、山泉水、猕猴桃、苗绣等多种产业。2016年,十八洞村成为湖南首批脱贫出列的贫困村;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较8年前翻了10多倍。
脱贫攻坚八年间,湖南以“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担当,走出了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脱贫路子。截至2020年底,全省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了这块土地千百年的贫困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考察调研,指出湖南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19年10月29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山泉水厂,村民在流水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在湖南省古丈县的许多村寨,一棵棵白茶苗正带来深刻的变化。默戎镇翁草村是苗族聚居村,当这个传统村落这几年遇见浙江支援过来的“白叶一号”现代白茶,围绕特色苗寨、民宿体验、基地观景等主题,撑起了茶旅融合产业。2022年清明前后村里采摘的白茶鲜叶加工成干茶,销售收入三四十万元。
茶苗扎下根,农户的“创富劲”也跟着生长。翁草村党支部书记石流堂说,这几年村里最喜人的变化,是村民们想方设法增收创富,展现出感恩奋进、勤劳致富的崭新面貌。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湖南通过建立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群体,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的支持力度,强化驻村帮扶管理,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稳住脱贫人口就业基本盘。
2020年5月15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与此同时,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惠农强农政策陆续实施。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抓实乡村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2022年初,对标对表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湖南省持续深化战略布局和精准施策,发布关于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了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工作目标,就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如今的三湘大地,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乡村振兴步稳行健。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长江东去,在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林阁老段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这里的江岸一度被非法砂石码头侵占,如今,已恢复自然状态,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常在这里的水域嬉戏。
这是5月24日在岳阳市君山区林阁老段拍摄的长江。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此后的短短几年间,长江沿岸湖南段251个砂石码头拆除复绿;1034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在湘江治理攻坚战中关停;打响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47万亩矮围网围依法拆除,32.6万亩欧美黑杨清除到位,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止采砂,纸浆生产企业全部关停……
这是2022年拍摄的矮围被拆除后的南洞庭车便湖。新华社发(钟祖彪 摄)
湖南仅有163公里长江岸线,但“一湖四水”联通长江、辐射全省,全省96%的区域都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累积了诸多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紧迫课题。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对湖南提出了明确要求: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准指向、言简意赅,为湖南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仲夏时节,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董事长何清华每每想起2020年9月总书记来到车间里考察的场景,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告诉记者,全体员工一直牢记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的嘱托,不断加快创新步伐,2021年公司专利申报数量大幅增长,今年前4个月公司已发布了8款工程高端装备。“这条以自主创新谋求长远发展的路,我和同行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何清华说。
2月7日,湖南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车间调试设备。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在深刻认识总书记明确要求的基础上,2020年以来湖南各项建设全面铺开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胜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家;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6700多家。
为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湖南还提出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八大工程”,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七大计划”,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和高性能计算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为重点的产业先发优势逐渐形成。
湖南如今已崛起为汇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集群,创造出一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现代化工业强省。
“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一到湖南,直接赶往沙洲瑶族村。在展现红军女战士剪被子送村民情景的雕像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
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代表了我们党的初心,体现了党的为民本色。”“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今年53岁的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那一天,总书记专程来到他家看望慰问。朱小红对总书记说:“当年红军送给我奶奶半条被子,今天共产党给我家带来了幸福日子。”
“半条被子”的故事已经成为湖南党员干部砥砺初心的“必修课”。
“总书记如此重视‘半条被子’的故事,就是要告诫我们,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沙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说,“总书记在湖南教诲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办好群众各项‘急难愁盼’问题。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湖南各级党组织牢记总书记嘱托,全省财政保民生的力度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2020年9月17日,在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朱小红在自家开的农家乐厨房里切菜。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切口小、可落地、让群众有获得感”原则,湖南坚持把群众的“关键小事”作为党和政府“头等大事”来办,推出了一系列“实招”。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升救助保障水平……2021年湖南全省共筹措各类资金428.72亿元,20件重点民生实事全面或超额完成,民生福祉得到切实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