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有“云”,以“智”断案
——上海法院全流程网上办案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2022-05-07 08:57:5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严剑漪 陈 凤
 

  青浦区法院技术人员为居家法官开展互联网办案系统培训。

  上海高院干警在测试在线庭审软件。

  上海高院干警在调试视频会议设备。

  徐汇区法院干警在法院值守。

  徐汇区法院法官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

  徐汇区法院法官与案件当事人线上沟通。

  (贾翌、王晓波、朱晶晶 摄)

  3月,黄浦江畔,疫情袭来。上海法院负重前行,依托信息化技术,全面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建设,短短两个月,实现电子送达诉讼文书21.54万件次,网上立案7.24万件,互联网端排期案件1.53万件,拨打虚拟电话5.24万次,在线庭审3.89万场,在线审核、签发裁判文书1.48万篇。

  为保证审判执行与疫情防控两不误,今年3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委防疫政策及疫情形势发展,通过召开党组会、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视频督导会等方式,不断研究部署、统筹指导全市法院工作。

  线上线下双轨并行

  “这次疫情和两年前不同,两年前是法官在法院办公,当事人无法进入法院,这次是法官和当事人都被封控在家,都进不了法院,所有的内部系统都需要更新,所以我们一直在加班赶工,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法官的居家办案需求。”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处长曹红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团队已经在上海高院集中封闭办公一个多月。

  审判执行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障。早在一年前,上海法院聚焦系统集成,启动了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的建设工程,初步打造出一套涵盖起诉、庭审、文书制作、宣判、执行和诉讼服务、申诉信访、审判监督、司法公开等30多个节点的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

  然而,疫情的暴发打乱了原有的进程节奏,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急需技术团队对全流程网上办案体系的各个环节迅速进行调整,如何在疫情之下保证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行成为一个巨大挑战。

  上海法院迅速调整策略,提出线上线下办公“双轨并行”原则,各院保留核心技术人员24小时驻院,所有技术人员参与线上保障、远程保障,每天负责在线法庭的系统软件升级和开庭保障工作,同时借助远程桌面技术和微信群、视频电话为法院干警提供远程技术服务。

  为强化基础设施保障,3月中下旬,上海高院紧急扩充网络和存储资源,新增3路互联网法庭通道和3套会议系统,全市法院短时间内新增互联网法庭153个,使用上海法院APP召开视频会议量增至761场,其中仅4月就召开546场,参会3700人次。

  同时,上海高院不断优化升级系统,开通“虚拟在线法庭”及增加虚拟背景,满足法官居家开庭需要并保持严肃性;优化在线同步及异步庭审系统,实现合议庭成员一人一号登录;研发互联网端网上阅卷、文书智能辅助制作、上诉审查、补录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信息等功能,方便法官居家完成办案工作;新增互联网端排期、发送会议号、虚拟电话、多方视频、电子送达等功能,搭建与当事人的沟通平台;开发互联网审限管理、陪审员管理等功能,新增结案校验提醒、申请报结等模块,保障居家干警通过互联网端完成案件报结;拓宽诉讼服务平台内容,上线新版申诉信访模块,支持上诉材料网上递交。

  改进、运行、管理、再改进……这已经成为上海法院的工作常态。3月1日至4月30日,上海高院共计完成在线庭审系统优化82项,异步庭审系统优化46项,全流程网上办案功能优化86项。5月,上海高院还将继续拓展一案一群范围及微法庭材料上传类型,优化法官端、审判组织成员端多方视频等功能;在互联网端和手机APP端扩大申请报结范围;对各类审批功能进行系统整合;优化虚拟法庭背景、增加数字签名等功能。

  “信息技术保障要围绕‘管用、好用、用好’的目标,优化网上立案平台功能,简化各环节流程,推广在线庭审、异步诉讼,以最便捷的方式、最有效的途径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上海高院院长刘晓云在全市法院院长视频会议上作出指示。

  重压之下“云上培训”

  “在家线上开庭,你会感受很不一样,以前不是问题的事情都成了问题,比如开庭排期怎么弄?如何安全地进行网上阅卷?开庭笔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怎么来保证?当事人因为疫情特殊原因没有办法同步开庭怎么办?很多情况以前从来没有碰到。”青浦区人民法院法官邸素琴深有感触。

  在一起农村房屋施工合同纠纷中,在家办公的邸素琴与双方代理律师多次通过电话沟通,“线上微法庭”开通后,邸素琴又安排原、被告进行协商。调解中,邸素琴针对案件中工程质量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就可能产生的风险向当事人予以释明,系统将这些内容全部自动生成电子笔录。调解协议达成后,邸素琴又通过线上办案平台文书系统制作调解书,随后发送至本院值班同事,由同事协助盖章并电子送达给当事人。

  这一套行云流水般的“云操作”,得益于上海高院加班加点对法院干警进行的系统培训。

  3月下旬,封控在家的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们不断提出互联网办案的各类功能需求,上海高院一边迅速进行系统升级更新,一边迅速组建在线服务保障群,依据系统每日更新情况,每天向全市法院及时发布各类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操作指引、操作提示。

  仅靠这些措施还不够,3月底,上海高院信息管理处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上海法院技术支持”,安排固定团队24小时回答法院干警和当事人的提问,并梳理常见问题答复和操作方法制作成微信推文,供法院干警和当事人查阅借鉴。目前,该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3514人,回复咨询6084人次,回复消息2.38万余条,日均200余人次。

  4月5日至7日,上海高院审管办、信息管理处、干培处联手合作,集中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全流程网上办案直播培训,就在线庭审、异步审理、互联网阅卷、申请报结等内容进行“云上专题讲解”,全市法院干警参与人次达3.69万。

  同时,上海中、基层法院也积极行动,保持与上海高院的“无时差更新”:宝山区人民法院专门成立专题技术攻关小组,挑选业务熟悉度高、适应能力强的干警先行先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协调解决,总结经验编制实操手册;静安区人民法院汇编《干警在线“云办公”操作指南》,阐明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见问题等内容,为干警提供快捷指引;松江区人民法院定期更新《居家办案技术手册》,利用“向日葵”远程软件操作为居家干警安装调试在线庭审客户端。

  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上海三级法院组织各类培训共计170余场,其中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嘉定区人民法院等培训次数超过10场,青浦区人民法院、虹口区人民法院、黄浦区人民法院等积极推行一对一在线辅导,为干警及时答疑解惑。

  司法为民“智慧战疫”

  疫情在变,司法为民的情怀不变。

  4月7日,在单位值守的徐汇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红接到了一家养老院的求助电话,对方焦急地说:“法官,我们急需购买老人日常生活物资,请求解冻账户!”

  原来,今年3月中旬,徐汇区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原告要求养老院支付借款本金500万元及利息,并申请冻结了养老院的相应银行存款等账户。

  “账户已被冻结一段时间,养老院内100多名老人的生活眼看就要受到影响,请求法院解冻账户以满足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养老院日常经营负责人焦虑不已。

  怎么办?一边是债权人的合法债权,一边是案件所涉养老院百余位老人在封控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该案承办法官、徐汇区法院商事审判庭审判员王嵘会同李红、执行法官顾玉平对该案进行研判,最后确定了优先保障基本民生的办案方向。

  在经过多次沟通后,原告终于同意先解冻账户,取出老人必需生活费用后,再立即续冻。于是,王嵘立即赶制出解封裁定书,随后顾玉平连夜完成账户解冻手续,待养老院从账户中取出之前承诺的数额后,他又立即出具查封文书并移交执行局,再度冻结该账户。

  “疫情情况下的矛盾纠纷和常态下的矛盾纠纷不一样,诉讼模式从面对面转为屏对屏,这对于法官的办案能力、信息化的应用能力以及为民司法的情怀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刘晓云说。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上海法院引导当事人依托上海法院诉讼服务网、上海法院12368微信公众号、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上海微信小程序和一网通办“诉讼服务”等平台,进行网上立案、网上诉服、网上信访。3月1日至4月30日,全市法院网上立案占比上升至91.04%,12368热线受理各类申请5.34万件,完成办理4.81万件,网上信访3394件。

  同时,全市法院在短时间内实现线上诉讼常态化和主流化,3月1日至4月30日,共完成在线庭审3.89万场,参与在线庭审法官人数2343人。其中,开启异步庭审1.3万场,占在线庭审数的33.42%。

  此外,上海高院还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出台《关于司法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连续发布6期《关于涉新冠肺炎疫情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系列问答》,就群众关心的疫情期间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答,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下阶段,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全流程网上办案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疫情防控期间的常态化办案机制,更好地发挥它在提升办案效率、智能辅助办案水平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法院的司法裁判对社会价值进行选择和判断,引导社会公众采取合理行为,发挥好司法裁判良好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刘晓云说。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