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全完善常态教育、治理机制为基础,以强化刑事打击为后盾,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让防治高空抛物的安全网更密集、更牢固,让民众的“头顶安全”更有保障。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高空抛物”正式入刑。一年来,一系列高空抛物案件得到公正裁决,有力维护了民众生命财产权益。
遏制高空抛物,法网越织越密。高空抛物入刑一年多来,法治效果逐渐显现,司法机关办理了不少起高空抛物罪案,让抛物者受到了刑事惩戒,付出了必要的法律代价。同时,案件也产生了很强的震慑、警示、教育、拒止作用,增强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底线意识、“头顶安全”意识,凝聚了全社会向高空抛物说“不”的共识。
但在高空抛物入刑的法治语境下,高空抛物行为依然时有发生,民众头顶的安全威胁和警报仍未解除。只有坚持常态教育、治理与刑事问责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全链条治理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甚至消除“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一些地方、一些社区已经探索了不少防治高空抛物的措施,比如,安装高空抛物摄像头,建立智能预警监测系统,安装坠物防护网,针对楼体外墙瓷砖、窗户、花盆、空调挂机等危险源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等。这些措施都被实践证明了可行性、有效性,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立法部门或监管部门可以推动防治高空抛物的措施入法,建立常态长效的防治机制,把防治高空抛物的责任纳入建筑规划、物业管理、社区治理的范畴,并可明确政府的补贴责任以及有关部门的监管督导责任、教育责任。
教育是最好的预防药。从案例呈现的信息来看,高空抛物案中有相当比例的抛物者是不谙世事的儿童、醉酒者或吵架发泄者,他们之所以高空抛物,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懂法,不清楚高空抛物的严重性质和法律后果,或者是父母等监护人法律意识淡薄,监护不力。要从源头减少乃至消除高空抛物行为,必须加强针对高空抛物的法治宣传教育,让民众知法守法,看清法律红线和行为底线,在心中绷紧“头顶安全”弦。
街道、社区以及物业公司要利用社区橱窗、展板、电梯广告、楼体墙面、条幅、网络群组等媒介多元宣传高空抛物行为的危害和法律后果,对民众进行警示。公检法等部门应积极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发布高空抛物典型案例。媒体应利用公益广告、新闻报道等形式对涉及高空抛物的法律调整、治理行动、机制建设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防治高空抛物社会氛围。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则应“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防治高空抛物的安全教育,向孩子们灌输远离高空抛物、呵护“头顶安全”的理念,引导培育孩子们养成健康、文明、适法的“头顶安全”观,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只有以健全完善常态教育、治理机制为基础,以强化刑事打击为后盾,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久久为功,才能让防治高空抛物的安全网更密集、更牢固,才能让民众的“头顶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