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档案】许玉忠,1921年出生,河北省沧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随部队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1师543团副班长,1951年壮烈牺牲。2016年,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许玉忠装殓于506号棺椁,后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清明节前,乍暖还寒。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环形的烈士英名墙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菊花。1951年牺牲的烈士许玉忠,就是英名墙上的一员。
71年前,刚满而立之年的许玉忠,说了句“来世再见”,就冲向了敌人的阵地。2016年,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许玉忠装殓在506号棺椁,重回祖国的土地上。几经波折后,终于在2019年9月与从未谋面的家属认亲成功。
“真想不到,有朝一日,还能见到三伯!他是我们家族的骄傲。”许玉忠的侄子许同海说。
说了句“来世再见”,就冲向了敌人阵地
67岁的许同海,小时候就知道有个“三伯”,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烈士。
“他牺牲时,我还没出生,”许同海说,“第一次听说他的故事时,我才10来岁。我爹带我去邻村体验农活,一个从朝鲜战场回来的老兵,和我爹闲聊时就问‘你叫许玉生,那你认不认识个叫许玉忠的?他是我当兵时认的老乡,抗美援朝在同一个连队。’我爹一听就着急地说‘那是我三哥啊!’”
就这样,许同海和父亲第一次听人讲起了三伯是如何牺牲的。“那位老兵说,一场战斗中,一声令下,连队就冲上去了。冲锋前,许玉忠只说了四个字:来世再见!”
如今,已没人能说清楚,许玉忠牺牲的消息是什么时候传回家里的。只知道很多年后,许玉忠的父母被政府确认为了烈士家属身份。
许玉忠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同辈兄弟姐妹一共7个。1948年,年仅27岁的许玉忠,参军离开家乡河北沧县,之后就再没回家。
一张解放战争时期的立功喜报,是许玉忠留给家里的唯一念想,一直由许同海珍藏。这份1949年11月邮寄回来的立功喜报书,边角处虽已有些残缺,但上面的墨迹依然清晰:“在秦岭战役,英勇追敌,不怕困难,完成任务,三等功”。
88岁的村民邢广弟和许玉忠是自小的玩伴,当年两家仅一墙之隔。谈起许玉忠参军入伍的情形时,老人说:“许玉忠从小爱打玩具枪,参军那天骑着高头大马,戴着大红花,伙伴们都很羡慕。只是再得到他的消息时,他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
许玉忠的弟媳、87岁的张艳珍回忆说,许玉忠的大哥许玉井曾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去看望过当兵的三弟,还曾劝他回家,但许玉忠说什么都不同意,后来跟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离家多年的三伯回来了
许同海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和从未谋面的三伯见上一面。
从2014开始,他听说每年都有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但对三伯能回来根本没抱指望:“冲锋时一片一片倒下,牺牲了那么多人,哪能那么巧,三伯的遗骨就能找到,给运回来呢?”
事实上,2016年,许玉忠烈士遗骸就安眠在506号棺椁,和第三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一起重新回到祖国土地,安葬在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许玉忠烈士留下的印章,成了寻亲的关键线索。2016年,河北沧州市自发成立了民间烈士寻亲公益组织,和政府部门一起为许玉忠烈士寻亲,当地报纸也做了10多期专题报道,几经周折,最终在2018年促成许玉忠烈士与家人“团聚”。
52岁的寻亲志愿者白文岐,至今仍清楚记得与许同海联系成功的日期——2018年3月11日。“我和许同海通了寻亲电话,他听说他三伯回来了,电话里很激动,连声说谢谢。”
寻亲过程实际上费尽周折。最初根据档案信息,寻亲团队一直在青县寻找“赵官村”,没有找到,同音的“召官村”倒是有,寻亲团队走了10余个村,还找村里的老人交谈,根本就没几家姓许的,更没有找到真正的许家人。
“许玉忠参军时,他的家乡是青县,新中国成立后划为了沧县,许玉忠烈士的家乡是沧县赵官村。”白文岐说,“根据沧县的线索,我们终于找到了许同海。”
寻亲团队上门了解到许玉忠父母一直享受烈士家属待遇,核实了许同海和邻里所讲述的出生、入伍、立功、转战朝鲜、牺牲等生平事迹,与许玉忠烈士一致,这才基本确认了亲属关系。
2019年,许同海和家人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参加认亲仪式。仪式上,退役军人事务部向烈士亲属颁发了亲缘鉴定证书。鉴定证书上这样写着:经DNA比对分析,许玉忠与许同海存在生物学亲缘关系。
“再尝尝老家的枣子花生吧”
又是一年清明时,受疫情影响,许同海没法再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安葬在此的三伯。
但许玉忠的家乡河北省沧县赵官村,会为许玉忠等当地烈士举办“烈士会”。许同海还专门为三伯准备好了糕点、水果,打算在村里祖坟前为他点上三炷香。
“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三伯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他为许家人争了气。”许同海说,他永远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记忆。
早在1991年,许家重修家谱,虽然许玉忠没有子嗣,也不知长眠何处,许同海和长辈们叮嘱孩子们一定要把三伯的家谱续上。
当年,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认亲仪式上,英名墙“许玉忠”名字前,许家人带去了老家的一抔黄土、一把小枣、一捧花生、六个苹果。
许同海面对英名墙说:“当年三伯是吃着老家的枣子、花生和苹果参了军,现在回来了,再尝尝老家的东西、摸摸老家的土,也可以安息了!”
在惨烈的朝鲜战场上,数以万计的志愿军战士牺牲。对于许玉忠的侄孙、29岁的许刚明而言,那场战争很远,连张照片都没留下的三爷爷也很遥远,但“认亲”让他明白了许多。
“三爷爷是家族的光荣,对三爷爷的感情,就像是融到血液里的,”许刚明说,“他在天有灵也放心了,他保卫的国家现在繁荣昌盛,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我会经常来看他。”
“一批批烈士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可能他们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那就是能和亲人来一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家叙’。”白文岐说,“我很荣幸,和寻亲团队一起,让许玉忠烈士的这个愿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