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诉讼请求没有得到法院支持?”“为什么我的案件是这样的裁判结果?”案子结了,但当事人心里的疑问还没解。
为搭建有效载体平台,解决好当事人“判后有疑”这个问题,以进一步深化“衍生案件”治理,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四川省成都市两级法院在2021年12月完成集诉讼辅导、判后答疑、类案释法等功能于一体的司法释明中心统一挂牌并实质运行,以引导当事人正确理解司法裁判,自觉履行裁判义务。截至目前,已接待释明案件2107件,经释明当事人明确表示息诉服判836件,引导当事人履行裁判义务290件。
坚持“同城同质”,打造全流程标准化的司法释明中心
“我不懂判决书上的专业名词,拿到这份判决总感觉心里没底。”不少当事人在接到判决时都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想得到更加具体的答复。
据了解,成都法院为解决好当事人“诉前有问、诉中不明、判后有疑”问题,按照“同城同质”一体构建思路,在全市法院推行司法释明中心统一logo标识标牌、职能职责,实行全流程、标准化运行。
目前,从纵向时空维度看,成都法院的司法释明覆盖诉讼全流程,涵盖诉前辅导、诉中咨询建议、判后答疑以及判后督促执行各阶段,实行全链条释明;从横向功能维度看,司法释明中心以判后答疑为核心,兼顾诉讼辅导、建议咨询、类案释法、法治宣传及答疑过程中督促执行等功能。
现在,当事人对成都法院作出的司法裁判存在疑问的,可自裁判文书作出之日起6个月内,前往司法释明中心申请司法释明,司法释明中心将通过现场释明和预约释明等方式,全方位做好当事人的释法明理工作。通过构建司法释明中心,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表达疑问诉求的渠道,有力保护了当事人的诉权,让群众更加理解和信服司法裁判。
坚持创新引领,构建“分层递进、闭环衔接”的释明机制
与以往不同的是,成都法院为推进司法释明中心实质运转,强化司法释明力量,探索专门建立了“司法释明专家智库”。
对外,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成立由建筑工程、道交、劳动争议等领域专家、优秀人民调解员、律师、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专家咨询人员库;对内,从民事、刑事、行政、执行四大领域各筛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审判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法官和资深法官助理入库,参与司法释明工作。
同时,返聘审判经验丰富、善做群众工作的退休法官在司法释明中心坐班参与释明工作,还积极推动青年法官、新遴选法官、新提拔中层领导干部在释明中心轮岗锻炼。通过打造法官与专家学者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释明新格局,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有效形成工作合力。
此外,成都中院还构建了“分层递进、闭环衔接”的司法释明机制。首先,倡导法官主动释明。坚持法官是司法释明的第一责任人,法官在宣判、送达等环节主动向当事人开展释法明理、督促执行和催缴诉讼费等工作,引导一部分当事人服判息诉、自动履行裁判义务。其次,司法释明中心开展现场释明。当事人对裁判文书有疑问的,引导至司法释明中心,率先由值班律师、释明专员开展诉讼辅导、类案检索、释法明理、情绪疏导等,引导大部分当事人服判息诉;最后,做好预约释明。
通过司法释明,当事人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法律条文而变成暖心窝的普法知识,只有坐得近了、解释到位了,才能让当事人赢得明白、输得信服,才能让每一名当事人都能在司法案件中切实感受到法律的温度。
坚持案结事了,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近期,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过程中,了解到该小区其余90户业主与该案情况相同,承办法官主动联系90户案件的当事人集中释明,并组织购房户和开发商进行协调沟通,推动了该批90个案件在1天之内全部达成调解,以司法释明促矛盾纠纷案结事了,效果明显。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申诉案件中,司法释明中心的接待法官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详细解释法律规定,最终该案双方当事人“当场履行+当场撤诉”,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和平解决。
还有一名当事人在司法释明后送出了一封诚意满满的感谢信,表达了对法院耐心细致的释明服务的满意和感谢。充分体现出司法释明有温度,感谢信里显真情。
近日,成都辖区内的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法院接待了一起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因其就法院已经审理过的同一事实再次提起诉讼,构成重复诉讼,法院裁定驳回起诉。但该当事人对承办法官的多次释明均表示不理解,蒲江法院就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积极引入退休法官参与释法明理,最终取得当事人的理解与配合。这样通过引入第三方力量释法明理、答疑解惑,很快就解开了群众“心结”。
据了解,成都法院司法释明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坚持做好“案结”的底线、追求“事了”的主线、促进“人和”的高线,通过司法释明,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三个效果相统一,让当事人解开心结主动履行,有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