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坑酸菜”既要填“坑”也要引路
2022-03-21 15:46:00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李英锋
 

  央视3·15晚会曝光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插旗菜业、锦瑞食品和君山区雅园酱菜、海霞酱菜、坛坛俏食品5家企业的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后,岳阳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调度处置;涉事地党政主要领导率领由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连夜赶赴涉事企业,对所有产品全部就地封存,对企业的相关人员予以依法查处,对外销产品立即启动追溯召回措施,并全面停止农户土坑腌制行为。

  很多消费者喜欢吃的“老坛酸菜”竟然是“土坑酸菜”,所谓的“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竟然没有经过坛子发酵这一关键流程。相关企业也承认未对代加工的酸菜进行卫生指标检测、酸菜中添加的防腐剂超标多倍,而工人则穿着拖鞋或赤着脚直接站在酸菜上,甚至把烟头扔在酸菜上……央视3·15晚会披露的这些信息让人们倍感“酸爽”,以至于不少人在网上表态不会再购买相关产品。

  食品安全之所以大于天,因为它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健康权益。食品生产有严格的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流程、操作等要求,任何一环都不能出现问题。《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场所环境整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要求;禁止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时须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的食品原料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被曝光的相关酸菜企业触碰了多条法律红线,也理应付出法律代价,华容县依法对涉事企业采取查封措施,既是监管履职的需要,也是回应公众关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当地对“土坑酸菜”不能止于查封、追责,而是应该以建设性理念进行整治规范。简言之,既要填上“土坑酸菜”违法的“坑”,又要给出规范发展的引路措施。

  “企业+农户”的食品生产代加工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这一产业分工模式在不少地方都有成功的范例,也为相关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与农户合作,收购农户初级加工的酸菜产品,既能节约企业的场地设施资源,扩大企业的产能,又能扶持当地的芥菜种植,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可谓多赢之举。

  所以,华容县在整治“土坑酸菜”时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把“企业+农户”的代加工合作模式一棍子打死。在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追究责任的同时,当地还应该帮助企业和农户建立规范合作制度,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梳理酸菜腌制、贮存、收购、运输、再加工的全流程,指导督促农户建设符合标准的腌制池,改善腌制环境,遵循操作步骤,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摒弃不安全不卫生行为。

  具体而言,属地基层政府、监管部门应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企业和农户的日常监督。可考虑参照餐饮环节的明厨亮灶模式,要求企业在生产车间和农户的腌制池安装摄像头,对接监管部门,实现酸菜关键生产加工环节的透明化;加强对酸菜成品、半成品的抽检,常态化检查企业履行原材料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义务的情况,向企业传递食品质量安全管控压力,倒逼企业增强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守住法律底线,做足食品安全管理的功课。

  “土坑酸菜”被曝光形成了舆情危机,但化解这一危机不能靠“公关”思维,不能靠监管的一时发狠,而要靠常态常压的监管机制和服务机制。维护老坛酸菜的质量、品牌和信誉,维护“企业+农户”的酸菜代加工模式,需要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平时多履职、多担责、多操心。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