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新时代检察理念的践行者
2022-03-21 10:11:19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封文璇
 

  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从事检察工作20余年,他扎根办案一线,以追求极致的精神,先后参与指导办理了“四川刘汉等人涉黑案”“昆山反杀案”“长江口垃圾倾倒案”等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推动“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一路,作为检察官的他不仅要考虑追诉犯罪者,还要保护无辜者、挽救失误者,始终坚持“如我在诉”。他就是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勇。

  2021年七一,受邀观礼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年底,当选中共江苏省第十四届委员会候补委员;2022年年初,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双百政法英模”。这位荣誉缀满胸襟的检察官始终站在检察工作一线,他密切关注、回应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以细致入微和用心用情的工作态度,以立足实践的工作方法,不断践行、引领着新时代的检察司法理念。

  司法理念的引领者

  “从公诉席上走下来,站在被害人,甚至是被告人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的诉求。”这是王勇的“如我在诉”办案理念,他基于此提出的“追诉犯罪者、保护无辜者、挽救失误者”成为了新时代刑事检察理念。

  20年前,王勇刚从事公诉工作不久,有一位60多岁退休教师来检察院要求监督立案。她说自己退休后的养老金都放在了股市中,有一天发现账户资金全部购买了垃圾股,损失7万多元。当时老教师认为一人有重大嫌疑,王勇向她解释了疑罪从无的概念,但老教师红着眼反问道:“我不懂你说的什么。但我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退休后连棺材本都没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吗?”

  此后四年间,王勇游走于法律与事实的争议间,运用排除法反复求证、核实,终于等到案件作出有罪判决。“办案对我们而言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是自由、权利、人生甚至生命。”这次案件,给王勇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一个积极的犯罪追诉者,到兼顾无辜的保护者,王勇积极推动刑检部门转变理念。20多年检察历程,他在办案时时常会想起,2005年春节前,阳光很好,老教师塞在手心的糖很甜。

  “这块糖就是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之后形成的载体。它告诉我,不忘初心,如我在诉,久久为功,就必然能让更多人民群众在我们用心用情的法律监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如我在诉”的办案理念,是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具体方法,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具体实现路径,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多次倡导的检察官新境界。

  法治种子的散播者

  舆论越喧嚣,司法越慎重。办案的过程是最好的释法说理过程。冷静公正的司法可以使得案件的办理在舆论推动下成为绝佳的法治公开课。2018年8月,“昆山反杀案”发生后,王勇率领团队主动介入引导侦查,提出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意见。在公安机关撤案后,王勇参与起草了案件相关通报,把“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正当防卫是“以正对不正”等法学理念向社会公众清楚阐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连续三年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从流行金句变成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司法机关高度遵循的价值理念,让司法更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

  “老百姓不需要成为刑法专家。”王勇一直坚持要通过司法实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为此,他不仅在案件中传播法治理念,也努力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易接受的方式,让人们了解法律、理解司法。他笔耕不辍,写下《南大碎尸案之谜》《检察官,端菜者还是炒菜者》等犀利的文章,篇篇针对当下法治热点,有公正立场、有理性态度、有客观分析、有专业观点,在法律圈乃至社会传播甚广,影响颇深。

  王勇撰写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蝴蝶效应》《阅卷之要在于「找」》等6篇文章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后,被大量法律自媒体转发,他本人也成为当年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发表理论文章中数量最多、阅读总量最大的作者之一。他在相关文章中率先提出的观点,影响、指导了全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假口罩、非法经营成品油、非法经营药品、非法经营笑气等案件的办理。

  此外,王勇还多次“跨圈”为公安部刑侦局等培训班授课,由他参与撰写的著作《公诉人出庭的方法与技巧》《审查起诉的原理与方法》《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公诉实务讲堂》,成为检察业务类畅销书籍。

  专业精神的践行者

  多年深耕一线,王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他作为业务带头人更是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专业引领。

  针对实务办案中高频出现的证据问题,王勇编写了《证据审查百问》,强化证据合法性审查,以兼顾公正效率为理念,用表格的方式设置了100个证据审查要点,覆盖所有证据种类、取证环节,涵盖侦查取证瑕疵和取证违法问题,并以证据合法性要件为基础扩展到证据真实性问题,提示承办人逐一对照审查,以审查全面性促进案件实体的公正。

  他注意到规范化办案的重要性,起草、推动苏州检察机关大量规范制度的出台与落实,组织编写的《起诉书制作规范指引》等规范性文件成为法律圈持续转发的热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2021年,共修改、签发818份法律、工作文书,参与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案件351次。”王勇担任分管领导后,认真履行检察官职权清单的监督指导职责,在修改、审批文书时,坚持专业精神,反复推敲,逐字核对。曾有一个案件的审批多次不成功,最后发现是因他的分析意见洋洋洒洒写了1500多字,超过了审批意见最多1000字的系统设置,最终只能简化后签发。

  苏州市检察院的刑事案件办案总量和人均办案量是江苏省辖市中最高的。王勇作为全省当时唯一分管四个刑检部门的领导,没有因为案多人少就降低标准,而是一直紧抓案件质量。2021年,他主导下发各类案件分析、通报的主任检察官简报44份;在江苏省涉及刑检工作的15项考核指标中,苏州有10项位居全省第一,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率控制在1%以内,实现了“认罪认罚率高、办案效率高、审前羁押率低、上诉率低、申诉案件和复议复核案件低”的“两高四低”态势,人民群众满意度提升。

  将个人书写的脚注编入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宏伟篇章,用铿锵有力的公诉镌刻公平正义的理想,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唱响法治进程的旋律。王勇一步一个脚印,不忘初心,不负人民,书写着检察官的忠诚与担当。

  他说:“这一路,驱动我不断进步的力量,就是人民群众对检察产品的更高需求,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的新要求。”这种力量,推动王勇从最初的会计岗位成功“跨界”,逐渐成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不断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在用心、用情的法律监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