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爆款商品,不同的网购平台售价相差数倍;商品店铺信息和图片相同,甚至还有一样的质检报告,但买来却发现品质有着天壤之别……消费者网购买到低价爆款商品,以为是捡了便宜,实际上买到的却是冒牌货、山寨款,不少人还蒙在鼓里。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盗图抄店”现象已经从服装类产品“重灾区”向窗帘、货架、日用品等领域蔓延。
所谓“盗图抄店”,是指跨平台盗用爆款商品整套宣传图片和网页设计,低价诱导消费者下单购买高仿同款商品的网络售假现象。在电商界,盗图抄店者被形象地称为“耗子”:他们不劳而获,还非常狡猾,伺机作案后往往从一个洞躲到另一个洞,让正牌商家防不胜防、苦不堪言。目前看,盗图抄店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网络黑灰产链条。
尽管臭名昭著、人人喊打,但这种网络售假行为却呈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首先是暴利驱使,创造一个品牌要花费巨大心血,投入大量真金白银,而盗图商家直接将其偷走,可谓无本暴利;其次,打击难度大,盗图抄店的跨地域性、跨平台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提高了维权和监管的难度;再次是“帮凶”的纵容,大量的“一键搬店”软件和教学视频充斥网络,让盗图几乎零成本……
不难发现,盗图抄店既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典型的侵权、售假行为,已构成多重违法,甚至涉嫌犯罪。如果任其泛滥下去,不仅直接侵犯品牌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市场秩序。据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江苏常熟、浙江绍兴、山西太原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多起跨平台盗图行为,但这条产业链仍未彻底铲除。
遏制盗图抄店现象,“单兵突进”还不够,亟待监管部门、平台、协会、商家等各方形成合力。比如,市场监管、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多管齐下,依法追究盗图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并建立、落实黑名单制度,达到“处罚一个、警醒一片”的威慑效果。同时,细化、压实平台责任,让失职失责以及纵容盗图抄店行为的平台付出代价。
形成合力的同时,更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当务之急是,创新监管方式和模式,建立跨平台、跨地域的协同治理机制。大数据时代,遏制盗图抄店,需强化数字化监管的支撑作用,通过技术和制度让不同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一处清退、处处关店”,从根本上破解原创商家维权渠道不畅、盗图商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提供“一键搬店”服务的社交电商平台,更需强化监管。
值得期待的是,“捕鼠之网”已经张开。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对于网页、网店的盗用、抄袭,认定为不正当竞争;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出台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等意见和措施。随着监管升级,“耗子们”将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