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单”App暗藏陷阱,他们为啥还爱跳?
2022-03-16 14:35:30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梁伟
 

  “发每条信息都要钱”“花了10多万元,还拿不到联系方式”“要线下见面,先得刷个价值1万元的‘一生一世’”……“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自称“快速脱单”“互助脱单”App通过平台规则“下套”,让交友过程异化为步步“交钱”,不少用户成为被“收割”对象,引发了大量涉嫌“诱导消费”“情感欺诈”的纠纷。(2月22日 新华社)

  各类“脱单”App如此肆无忌惮,明明暗藏陷阱,也许有的人或许明明知道其中有诈,为什么还抱着侥幸心理、“乐此不疲”地深跳其中呢?事出反常必有因。各类“脱单”App的兴起,除了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有关部门的管理缺陷外,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正是揪住了青年人渴望恋爱的诉求,瞅准了很多青年人因现实中诸多原因转而诉诸网络“脱单”背后的“商机”。

  一方面,理想的诉求与现实诸多的压力,迫使自身从择偶方式上转求于网络。时下,由于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又往往因需面对买房、买车等现实经济压力,很多适龄适婚青年不是不愿意谈婚论嫁,却常常因苦于囊中羞涩,很多时候不得不先把个人感情问题先放一放,通常都把精力放在了事业上的打拼、生计上的奔波,因而不同程度附带了社交圈子偏窄、异性朋友偏少、恋爱时间很难集中等等一系列婚恋不利因素,进而较大程度上阻碍了现实中找寻真命天子、真命天女的顺利步伐。同时,有的青年个人择偶标准较高,因现实中难寻心中的白马王子或红颜知己,便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态,将希望转移到了各类“脱单”App,某种程度上视其为“脱单稻草”。

  另一方面,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又迫使有的青年从心理上转向各类“脱单”App求助。前不久,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曾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过关于社交话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这样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不仅如此,再加上现在的不少年轻人特别依赖网络交流,热衷网络交友,希望躲避现实交流。如此种种,很大程度上,使得一些青年认为,与现实中需要“正襟端坐”地谈恋爱相比,真不如网络上不用谋面式地交流来得轻松、来得自然,也更能让自己敞开心扉。

  同时,“每逢节日必催婚催恋”的中国式父母的催婚恋情结,也迫使不少青年从亲情压力上急于借各类“脱单”App脱单。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1名未婚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2%的受访未婚青年都经历过“催婚催恋”。面对催婚催恋,59.2%的受访未婚青年会转移话题和注意力,53.0%的受访未婚青年会无论对方说啥都表示赞同。在父母一味地催婚催恋下,不少单身青年出于孝心,也往往会“饥不择人”,除了现实中的赶场相亲,互联网时代下,也会情不自禁或有意识地把目光转向各类“脱单”App,毕竟在他们看来多一条方式就多一份希望。

  诚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尤其对现代人的恋爱来说,都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心仪对象,也不能全盘否定正规网络交友平台的可取之处。但恋爱毕竟是现实中的事,需要人与人在现实中正常面对,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虚拟的网络。

  具体到每个个体而言,都应充分认识到恋爱问题不是小事,是关乎自己一生是否幸福的大事,在找寻合适恋爱伴侣的“恋途”中,都应时刻保持一份成人思维,多一份理性和现实的考量。须认清自身所处的形势,认清自身的优缺点,设法改正不足,进而把眼光和途径转回现实工作生活中,通过身边的父母、亲戚、朋友或参加正规交友联谊活动等,找到心仪对象。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