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晚,当奥运圣火点燃,运动员相聚在五环旗下,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北京。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尽管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还面临种种难题,但北京冬奥会还是如期而至。这体现了中国践行守诺的责任担当,也彰显了法治轨道上“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
体育离不开规则,社会运行也是如此,法治就是最大的规则。奥运会筹办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广,唯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才能稳妥有序开展筹办工作。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们修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推动兴奋剂违法“入刑”、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建立健全涉奥案件纠纷解决机制……无论是知识产权保护还是完善反兴奋剂立法,无论是加强环境治理还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筹办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各个环节,都为北京冬奥会筹备贡献了重要力量。可以说,法治的元素渗透到北京冬奥会筹办的方方面面,“法治在冬奥中”。
法治是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保障,“法治冬奥”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自然逻辑和必然成果。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进一步来说,北京冬奥会之所以能够申办成功,之所以能够稳妥有序推进各项筹办工作,是因为法治中国建设所创造出的良好社会环境。在这个意义上,北京冬奥会是体育的盛会,是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法治化水平的考验。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冬奥在法中”。
“体育强则中国强”“法治兴则国家兴”,这是中华文化所孕育出的体育观和法治观,也是我们孜孜以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北京冬奥会带来的不仅是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奋斗、超越自我的机会,还有中国与世界人民共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等困难挑战、“一起向未来”的渴望与决心。我们相信,有了法治的护航,我们一定能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我们相信,只要世界各国真正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能同心筑梦,凝心聚力,携手迈向一个和平、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