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虎年新春夜话
2022-02-01 09:01:08 | 来源:新华网
 

  瑞虎贺岁,壬寅迎春,又到一年除夕时。

  神州大地,万家团圆,盛世画卷扑面来。

  虎是力量、勇敢、无畏的象征。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辞旧迎新之际,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亿万国人紧密团结、艰苦奋斗,心手相连一起向未来。

  “生态饭”越吃越香

  打年糕、杀年猪、晾腊肉……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龙山村,家家户户在这个春节假期忙得不可开交。

  年味,从一碗碗家乡菜开始。对于经营乡村民宿的汪颖来说,家乡菜除了寄托乡愁之外,又多了另一层含义。

  春节前夕,一场大范围雨雪降临我国中东部地区,给新年增添了欢乐和祥瑞之气。

  踏着积雪上山,汪颖和家人挖了一大箩筐野荠菜和冬笋。“这是给正月里来的客人包馄饨做准备的,用荠菜冬笋馅儿包馄饨,在我们山里有‘包好包好’的寓意,希望新的一年大家一切都好!”她说。

  汪颖的民宿坐落于竹林环绕、茶园遍布的西塞山,绿水青山是这里的金名片。两年前,她看到依山傍水的家乡越来越美,加上当地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她觉得回乡创业的时机到了。

  尽管这两年疫情反复,乡村民宿的经营遇到挑战,但汪颖一直没有放弃。今年春节,西塞山旅游度假区的打造带来了大量人流,长颈鹿庄园等景点的火爆更是吸引了大量周边游客。春节假期,周边民宿客房爆满。

  “方向对了,再艰难的路终归是向前。”汪颖说,乡村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只有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新的一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一起守护家乡的山水,共享生态红利。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大潮,如今吃“生态饭”的乡亲们越来越多。

  “环境好了,鸟儿才会来,游客也就跟着来了。”位于鄱阳湖畔的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向阳村村民万美玉说,原来靠捕鱼、捕虾,全家一年满打满算也就3万元“辛苦钱”,现在开了农家乐,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以上。

  这个新年,他和渔民们一起商量,打算把村里的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同时包下村里闲置的土地种植果蔬,利用家门口现有鱼塘养鱼供游客垂钓,真正形成吃、住、游的完整产业链。“保护好鄱阳湖的一湖清水,咱不卖鱼可以卖风景,我们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有滋有味!”

  心手相连向未来

  洗大葱、剁肉馅……除夕夜,72岁的脱贫监测户马永昌和老伴在两室一厅、带“小飘窗”的新房里有说有笑,忙活不停。

  老两口曾一度担心过不好这个年。

  2021年10月,山西遭遇罕见洪涝灾害,家住临汾市安泽县府城镇凤池村的马永昌和老伴搬离仅3天后,他家窑洞便墙倒屋塌。“两孔土窑住了50年,当时心里特别难过。”

  灾后恢复重建,成了当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漫天大雪中,安泽县委书记一行人来到凤池村,实地查看房屋重建条件。

  天寒地冻,大家齐心协力、加班加点,还用上了许多“土办法”:借来“保温棉被”罩屋顶、窗户用塑料布蒙着,整个房子被“包”起来加以防冻;施工期间,用木炭在新房内生火烘烤,足足烤了六七天……包村副县长、镇村干部等人,每天往工地跑好几趟。县里还号召机关人员到工地和泥、搬砖,给受灾群众当小工。

  “我虽然受了灾,却没返贫,一场灾后重建见人心,让我看见了只要大家团结互助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马永昌说。

  “春节前两天,县长来看望我们老两口,还送来了面和油。”马永昌说,等到过了年、开了春,我计划修起新院墙,在院里种点花、种点菜,开启新一年的新生活。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多备点年货,过个吉祥年。”走进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银坑镇年丰村村民谢南海家里,驻村干部刘称荣正与谢南海老两口一起做当地的小吃“烧卷子”。

  谢南海的儿子谢南长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儿媳一人在福建石狮务工。前些年,借助村里发展大棚蔬菜的契机,谢老汉家的3亩多土地按每亩650元的租金全部流转,每年有2000多元收入。后来,村里又帮忙联系了福建石狮的一家爱心工厂,不仅让谢南长有了一份稳定收入,也解决了他和妻子的分居之苦。

  “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念书。咱脱贫后的生活会越来越有盼头。”年夜饭上,年近古稀的谢南海不停地给孙子孙女们夹菜,高兴地说。

  打开新生活书写新荣光

  在“双奥之城”北京,这个春节假期恰逢冬奥会,显得格外喜庆。

  “低碳、零废弃、减量新生活,最近我们胡同里的‘全家总动员’已经做得很好了。李经理,咱们还能商量点什么办法,把厨余垃圾变宝,循环再利用?”

  “对,要让‘绿色冬奥’融入胡同生活,支持马上到来的北京冬奥会!”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草厂四条44号院内,一阵铃声过后,“小院议事厅”再次开张。社区书记、小巷管家、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围坐在长条桌前,举行春节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绿色冬奥”出谋划策。“垃圾不落地已经实现,还要尽量减少垃圾,不用塑料袋,争取零废弃”“要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通过堆肥实现循环再利用”……

  除夕当天,走进草厂的胡同,路面整洁,砖雕精美,往昔“蜘蛛网”似的天线早已不见,一座座四合院古色古香、窗明几净,一个个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58岁的社区居民李晓静指着窗外对记者说:“住在这条街,安全感、幸福感满满。垃圾不落地,生活圈也特别便利。”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世界领先,改革开放也迈出新步伐。

  1月26日,深圳疫情“摘星”,全域成为低风险地区,给春节返乡人员吃了一颗“定心丸”。

  就在同一天,深圳收到了一份新春“大礼包”,《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发布,选择深圳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围绕科技、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领域推出24条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以速度和效率著称的深圳,在先行示范的道路上向制度型开放的示范高地迈进。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放宽市场准入,是一次更大力度的开放性试验。

  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深圳从来不满足于‘稳’,而要在‘稳中求进’中实现更大突破。”深圳市市长覃伟中说。

  2021年,“牛”转乾坤。

  “经历2020年疫情阵痛之后,2021年公司生产经营迈上新台阶,出口达到15亿元。”作为一家外贸企业,深圳市智科通讯有限公司董事长涂皓深有感慨地说。

  拨开云雾,迎接新的一年。

  这个除夕,涂皓特意回到老家江西过年。他说:“作为一名走出去的中小企业家,我愿意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公司在九江新落成的厂房已经开工,新的一年公司出口有望突破30亿元。”

  2022年,我们一起虎虎生威。(记者周科、刘翔霄、黄筱、程迪、陈毓珊、张漫子)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