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笔者回到常德安乡的农村老家过年。短短几天时间,感受最深的,是农村发生的变化以及父老乡亲脸上洋溢的笑容——通过危房改造,房子翻新了;村里通了公交车,进城更方便了;小孩子们进了全托学校,学习成绩有进步了……新房、新路、新生活,寄寓着广袤农村的大好年景,呈现着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承载乡情乡愁的载体。遥想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上厕所。“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每次进去都要屏住呼吸,既不方便也不卫生。这些年,湖南统筹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探索出农村“厕所革命”的经验。如今,随着垃圾处理等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实施,村庄更整洁了,村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处处洋溢着和谐、文明的新风尚。
与人居环境改善“并肩而来”的,还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春节期间,城乡公交车“不打烊”,一路穿行在乡道上,平稳又安静。打开窗户望出去,郁郁葱葱的树叶在微风中摇曳,田野里的稻草散发着阵阵迷人的清香,似乎在述说着一年的丰收。“以前24块钱打个来回,一天还只有几趟;现在10块钱一个回转,每半个小时就有一趟。”同车的爷爷奶奶用他们感受最深的方式讲述着乡村出行的变化,眉眼间尽是交通便利带来的喜悦。一条条农村公交车线路,满载人间烟火,连接起农村居民希望的“远方”。
如果把乡村振兴比喻为一盘大棋,那么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就是必须下好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留守儿童教育一直是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难点、痛点,如何既保证孩子有学上,又让孩子有人管?常德安乡通过打造九年一贯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实行“包吃、包住、包穿、包交通”的“四包制”。更高的教育质量和更好的生活服务,减轻家庭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朵浪花,只有汇入大江大河才不会干涸;一个村庄,只有跟着时代节拍才能汇聚蝶变力量。“坚持不懈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促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翻阅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字眼格外夺目,它不仅事关农民的切实利益,也事关民族振兴的发展全局。既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又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还要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今天的乡村,蕴藏着无限希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等不来、盼不来、要不来。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展现虎虎生威的雄风,在实干中求解答案,在奋斗中成就未来,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美好、更令人向往的乡村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