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将产生109枚金牌,其中51枚将诞生于阴山山脉东段和燕山余脉交接地带的一座小城里,这里曾是一个贫困县,如今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运动员。
作为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张家口赛区产生的金牌数量最多,而其竞赛场馆均在崇礼区。一座看似默默无闻的小城和冬奥会产生交集,不仅因为“冰雪”曾经是这座小城最炽热的主题,更因为借助冬奥会能唤起藏在山里的人和城穿越冬季的生命力。
不断改变的城
从北京往西北方向车行约250公里,驶进崇礼北收费站,不到5分钟,门店招牌、霓虹灯牌的字样或形状就会以最直白的方式告知来客“已抵达冰雪目的地”——仅在“魅力崇礼”单板雕塑所在小广场上原地转一圈,饭馆、宾馆、雪具店、运动康复诊所以及房产中介,名字里带“雪”字就近20家,甚至多家酒店的地毯花纹或壁纸也是雪花。
崇礼城市不大,开车15分钟能绕上一圈,可堵车也无法避免,尤其雪季来临,周末常常塞满京牌车。“搁以前,两条主干道之一的长青路比现在窄一半,当地人基本以步行为主。十几年间,路宽了,小城‘长大’了一倍。”2012年,高山滑雪项目退役选手郝世花在这儿开设了一家独立的滑雪学校,培养退役运动员、大学生及当地青年成为滑雪教练。
最初,她把学校开在黄土嘴村,因当年雪场住宿价格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在2008年-2013年间,这个去往万龙雪场必经的村子成了农家乐的热土,郝世花也看准机会,靠餐饮住宿的收入贴补教学。两年后,她将学校迁至城内,专注教学,因为她观察到比崇礼建设速度更迅猛发展的冰雪现象。
崇礼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冰雪从当地人的“困扰”变成“财宝”,得追溯到1996年。当时,借着第三届亚冬会胜利召开的契机,国家倡导推动冰雪运动逐步走向大众市场,时任国家体委滑雪处处长的单兆鉴提出在首都周边打造一个大众滑雪区域,让滑雪运动大众化。
1996年冬季,中国第一家民营滑雪场塞北滑雪场撬动了崇礼滑雪旅游的齿轮。冰雪博物馆的展板上,一群滑雪爱好者坐在简陋的木板车上,车头系着一根粗绳,绳子另一头绑着北京212吉普车,在没有缆车的年月,这就是雪给当地人带来的商机。
此后,随着长城岭、万龙、云顶等滑雪场加入,崇礼已成为拥有7家大型雪场、雪道169条161.7公里的中国最大滑雪聚集区之一。滑雪资源高度集聚,正是令崇礼有机会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的重要原因。
但要调动崇礼的冰雪资源服务冬奥,交通路网就需要全方位改造升级。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行,至此,北京到延庆赛区的时间由乘火车2个小时缩短至乘高铁仅20分钟,北京到张家口赛区的时间也从乘火车4个小时缩短至乘高铁50分钟。
北京冬奥会期间,正是得益于飞驰在京张高铁上的冬奥专列,来自世界各地的涉奥人员才能实现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间当天往返。而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下北京”的务工者来说,去北京要走一整天或更长时间,先骑马或步行到县城,再乘汽车去张家口市区坐火车,若赶不上车还得多等一天。
而世界上首个直通奥运赛场的高铁站太子城站,更是为崇礼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了解,太子城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后,几大雪场通过路网连接在一起,冬奥会相当于把崇礼整个核心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打造提升。
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相继通车,不仅为冬奥会提供了交通保障,也为沿线居民出行带来了便捷,更将崇礼纳入北京一小时通勤圈。
交通物流升级带来的便利,王林感受最为直观,他在崇礼经营一家知名餐厅,“2015年刚开业那会儿,能买的鱼只有鲤鱼、草鱼,鲜虾也不好买,现在购买任何新鲜食材都不成问题。”在颁奖广场的大型超市里,进口食品与当地山货共同丰富了崇礼人的生活。
不断进城的人
高铁直达、高速直通,加上冬奥会的知名度和各滑雪场的聚集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崇礼。
最先到来的是游客。2013年北京与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之前,大众对滑雪运动的概念更多囿于竞技体育范畴,但随着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冬季运动加速闯入大众的运动场景。据公开数据显示,以崇礼区为例,从2015年申冬奥成功到2019年雪季,崇礼游客数量从127.2万人次增长到442万人次,雪票销售翻番,旅游收入从5.1亿上升至33.3亿,游客人均消费从401元增长到750元。
“过去坐在缆车上往下看,雪道上都见不着人,现在滑雪大厅乌泱泱全是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林是北京人,北京雾霾最严重的几年,他被崇礼的清新空气吸引,逐渐常住崇礼,但朴实的小城除了滑雪没有别的娱乐,他便成了雪场常客,也成了滑雪运动迅速发展的见证者。在他眼中有三个变化中可以真正感觉到滑雪正走进人们的生活,首先,滑雪水平普遍提高,“以前不栽跟头就挺好,现在个个如履平地,跟教练似的”;其次,来餐厅就餐的客人中说南方口音的雪友多了,“广东、四川、上海,来得很勤快,和我们都成了朋友”;装备越来越丰富,“以前大家都租雪具、雪服,现在基本都自备装备”。
雪友的消费习惯的确在改变。2021年某电商平台“双11”销售数据显示,雪服、雪板、滑雪镜、冰雪旅游等冰雪品类订单均呈现爆发式增长。滑雪服成交额同比增长270%,滑雪单板订单量同比增长590%,滑雪镜订单量同比增长300%,滑雪品类自营订单量同比增长23倍。
游客的到来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崇礼。正在北京上大学的刘之琪还记得儿时的崇礼,“县城里基本都是土路,交通、物流不方便,要买什么东西,大家基本上都得去张家口市里。”而往返一趟约一个半小时,下雪的话,得两个多小时,“我印象里,崇礼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缓缓起步的小城镇。”
5岁时,刘之琪离开崇礼去张家口市区生活,一次暑假回崇礼接触到滑雪,并在表哥的影响下喜欢上滑雪摄影,此后便经常回到崇礼,“看路上的车牌号就能看出来我们崇礼有多受欢迎,除了北京,其他地方的雪友越来越多了。”她注意到,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无论是雪具租赁的丰富性还是滑雪教练的专业性,都有了明显提升,“很多教练还会双语教学,也多了不少外教”。她观察过,除了传统的滑雪教练,双语导游、滑雪摄影师都是随着冰雪产业发展催生的职业。
靠雪讨生活,确实是当地人的常态。朱志勇是棋盘梁村村民,因村子所在地正处于延崇高速的终点,整个村子在2017年便迁入城区,村委会也扎进了居民小区里。朱志勇家原先种植圆白菜,虽然崇礼缺水、缺乏能连片的平地耕地,但较好的土质还是为当地农户提供了丰收的可能。只是天气让人头疼,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气温骤降,不利务农,却为滑雪提供了条件,在崇礼,天然雪滑雪期可达120天,存雪期长达140多天,而山坡坡度多在5度-35度,陡缓适中,称得上华北地区最理想的滑雪地域。
而冰雪产业的红火,带动着餐饮、旅店、滑雪配套产业的迅速升温。夏天种地、冬天进雪场打工就成了当地农户流行的谋生方式,朱志勇表示,“上点儿岁数的女人去雪场当保洁、服务员,男人就当安保、学造雪,年轻人大多都学滑雪,争取当个教练,基本上咱这儿都是跟滑雪脱不开关系的人。”据资料显示,现在崇礼滑雪教练中本地人约占40%,而在崇礼,一名水平中等偏上的滑雪教练一个雪季收入,相当于农户在一个蔬菜大棚里耕耘一年彩椒。
据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介绍,冬奥会筹办确实加速了当地居民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崇礼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
刘海峰透露,张家口市委、市政府已经把2022年确定为“奥运经济推进年”,计划实施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和影响力的会展论坛活动,努力把崇礼打造成为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和高端会议会展中心,同时积极开展全季旅游,努力把奥运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让大家手里的‘雪饭碗’永远不会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