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理各类破产案件、破产清算以及破产衍生出来的诉讼案件等3892件,审结3352件;清理债务829.11亿元;盘活资产401.48亿元……这些沉甸甸的数据,是重庆破产法庭成立两年来,交出的一份优异答卷。
作为西部首家破产法庭,从成立之日起,重庆破产法庭便奋楫挥桨、掌舵扬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长风破浪、笃行不怠,努力为服务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化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以专业化为桨——
让案件审理更高效
虽然成立只有短短两年,但重庆破产法庭已先后成功审结了力帆系企业、北汽银翔公司、华生园公司、重庆健康职业学院等重大破产重整案,让这些困境中的企业重获新生,生产经营得以全面恢复。
案件的高效办理得力于全庭干警对专业化的执着追求。
为了加强破产审判的专业化建设,重庆破产法庭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的管理下,先后制定出台《破产申请审查指引》《破产案件审理指南》《预重整工作指引》《重整案件审理指引》等20余项规章制度,明确办案流程标准、理顺团队职责分工,让破产案件审理机制日臻完善。
“在审判实践中,我们通过积极探索破产审判相关审理制度,持续完善破产审判相关配套机制,努力降低破产案件程序成本,提升办理破产效果指标,从而推动破产审判规范化再上新台阶。”重庆五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卢祖新说道。
重庆破产法庭为每一起破产案件都建立了明细台账,逐案统计时间、成本、效果等破产案件办理核心指标,全时段掌握目标进度。
与此同时,重庆破产法庭还进一步健全简单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加大破产案件简化审理力度,努力缩短办案时限。2021年,该庭适用快速审理程序审理破产案件239件,占受理的破产案件总数的66.02%;审结138件,平均审理时间95天,远低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破产案件的周期。
此外,重庆破产法庭还与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重庆市江津区人民法院等共建“执转破”常态化协作机制,适用令状式、要素式“执转破”文书,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以市场化为舵——
让资源配置更优化
在审判工作中,重庆破产法庭始终将市场化作为“风向标”,依法全面出清“僵尸企业”,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
重庆破产法庭主动对接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拟定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出清方案,多次参加市国资委、市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僵尸企业”出清工作推进会,针对性提供法律指导,助力国有企业减层压级、降低杠杆。
对出清任务较重的大型国有企业,重庆破产法庭与其建立了专人对接机制,对其相关工作开展进行具体指导,办理的市农投集团下属“僵尸企业”重庆农投循环农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仅用时64天。
同时,重庆破产法庭积极利用破产重整、和解等制度,对暂无清偿能力但仍有营业价值的企业实施破产重整、和解,鼓励已丧失清偿能力但有部分营业价值且未出现资不抵债的企业兼并重组,综合债务展期、减免、债转股、转增资本公积金、引入战略投资人等市场化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帮助暂时陷入困境但仍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化解危机,以市场化思维助力有发展前景企业脱困重生。
而在破产资产处置上,重庆破产法庭同样以市场化为准则,办理的重庆金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通过网络拍卖整体处置企业房产、附属设施及机器设备,经过42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759.69万元成交,溢价率为30.38%。
以信息化为帆——
让破产审判更智能
今年元旦节后上班的第一天,由重庆五中院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技术处共同研发的全流程跨网系的多方协作办案平台——“重庆法院破产协同易审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
该平台根据破产案件的办理特点研发,率先在全国集成线上债权申报、召开网络债权人会议、债务人财产管理、管理人账户资金监管、关联案件提示、管理人摇号选任、管理人履职评价、法官审判质效考核等多项功能,全面管控破产案件办理时间、成本和效果,实现破产案件的个性化易审。
“重庆法院破产协同易审平台可以实现对破产案件全流程动态的监督和管理,并可达到实现法官对破产管理人工作全流程的及时指导和动态监督,有效提升办理破产事务的质效,大幅降低破产成本。”重庆五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唐文说道。
早在重庆破产法庭成立之初,该庭就建立了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破产法庭信息化体系,不仅专门设置了两个远程询问中心,且所有法庭都可以进行互联网庭审。
在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重庆破产法庭借力重庆法院“4+1”智慧法院体系,结合自身建设成果,推广适用网上立案、电子送达、在线庭审等现代化诉讼方式,方便当事人诉讼,稳妥有序推进破产审理,缩减当事人时间和物质成本。
与此同时,重庆破产法庭还充分利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及法官、管理人工作平台,以远程视频方式召开债权人会议,基本实现互联网会议常态化,持续降低程序参与成本。2021年,重庆破产法庭召开网络债权人会议300余次,指导管理人网上处置资产104次,成交金额达4.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