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经济委10日透露,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复,《成都市“十四五”新经济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出台。《规划》称,到2025年,成都新经济营收力争达到2.5万亿元以上;到2035年,成都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经济标杆城市。
回望“十三五”,成都新经济企业达45.8万户,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二,新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
展望“十四五”,成都新经济将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积极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城市全方位转型。成都将以新经济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实现由跟跑承接到创新引领的角色转变。
到2025年,成都新经济营收力争达到2.5万亿元以上,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到2035年,成都重要新经济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全球新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行业走向的新经济头部企业,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经济标杆城市。
据了解,经过四年实践,成都构建了“1+6+7+N”新经济政策框架,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场景营城成效明显;新经济要素供给日益完备,企业梯队不断壮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规划》透露,成都提出“五新”方法,构建起成都新经济发展方式: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布局新赛道,锚定新经济发展重点;聚焦业态模式创新营造新场景,形成城市高质量供给;聚焦增强产业核心能力培育新主体,汇聚新经济“城市合伙人”;聚焦赛道落位布局建设新载体,提升产业集聚效应;聚焦资源要素协同构建新生态,激发城市创新创造能力和市场活力。
未来,成都将深化“六大形态”,推动成都新经济纵深发展:大力支持集成电路、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等面向共性需求的基础赛道;重点培育工业无人机、卫星互联网和数字文创等抢占战略制高点的优势赛道;前瞻布局量子计算、6G通信和合成生物等引领技术前沿的未来赛道,推动新经济形态向细分垂直赛道精准发力。
成都将迭代“七大应用场景”,构建“四大城市场景体系”:通过提升应用场景能级、构建应用场景体系、供给多元应用场景,推动城市场景化、场景项目化,推进市民高品质生活、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价值转化、城市高效能治理。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新赛道已成为集国家战略考量、科学技术革命、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供需平衡等众多因素于一体的新承载。”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新赛道的布局,意味着对新经济发展方向的锚定;布局新赛道,要把握科技变革趋势、产业发展规律、城市功能定位和赛道成长逻辑。
《规划》指出,按照基础赛道、优势赛道、未来赛道三大类型,聚焦技术型、支撑型、战略型等九种功能,列出了赛道名录,并结合每个赛道的“赛场”“赛手”等信息,给出了发展建议。
“人才吸引力增强,市场活跃度高,文化资源丰度高,创意经济发展热度高,拥有发展创意经济的创新基因与资源禀赋等优势,已为成都发展新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重要保障。”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教授汤继强建议,成都要“海纳”新人群、“引爆”新模式、“聚变”新要素、“解放”新技术、“构筑”新生态,转变创投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智慧产业,最终实现新经济产业“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