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企疯狂越界超采?监管不能“高度近视”要高度重视
2021-12-29 16:03:24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陈锐海
 

  一边是开矿毁山、疯狂超采,一边是置若罔闻、监管不力。

  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近期披露,地处贺兰山余脉的宁夏中宁县,14座持证在产矿山中,有6座存在越界开采行为。一石料厂的矿业权面积为16.65亩,越界开采约207亩。某陶瓷黏土矿的矿业权面积仅6.9亩,越界开采达182亩,甚至将矿业权外的30多亩山体整体推平,实际开采深度达35米左右,远超3-10米的规定。更有甚者,有的完整山体被人为齐齐切下,形成宽约170米的巨大陡坡。

  督察组走访调查后,用“满目疮痍、千疮百孔”形容现场。铁证如山,一些矿山经营管理者却矢口否认,称“只是超采几亩地吧,超采情况并不严重”,令人瞠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事后却昧着良心说瞎话,是明目张胆还是装傻充愣?掩耳盗铃骗不了自己,更骗不了别人。如此大肆破坏生态环境来捞取钱财,肆意妄为的背后有无“保护伞”?

  天上的遥感卫星如同天眼,督察组的眼睛更能明察,当地的监管部门却似乎“高度近视”。否则,这些发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的罪行是如何畅通无阻地进行?为何中宁县北部山区的4000多亩历史遗留矿山至今还没有完成生态修复?

  中宁县北部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0毫米左右,植被覆盖率仅15%,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如此粗狂的矿产开发,对山区地貌、植被、水域的破坏可想而知,无疑会让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

  矿山经营管理者逐利而来,不顾生态。当地监管部门却绝不能不作为,任企业肆意妄为。监管“高度近视”,后果不堪设想,生态破坏的代价和生态修复的成本,恐怕不是谁能承受的。唯有高度重视,从严整治自身作风与违规企业,才可能弥补已犯下的过错,还贺兰山百姓一个的良好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答案成色如何,要看当地的态度与行动。结果能否过关,要由人民检验。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