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浙江建设规划解读:跑出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加速度
2021-04-29 15:31:30 |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作者:万笑影 钱祎 丁皓
 

  法治护航美好生活。浙江在法治建设上起步早、起点高、基础好,经过15年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在总体上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浙江已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之一。

  目标指引方向,目标指引未来。日前,《法治浙江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公开发布,不仅明确了下一个五年法治浙江建设的目标、思路、举措、抓手、载体,还擘画了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和宏伟蓝图。背后有什么意义?又有哪些鲜明特色?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就此,本端记者采访了参与编制工作的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

  首个关于法治浙江建设的专门规划

  在我省法治建设进程中,《规划》处于一个独特的历史坐标——第一个关于法治浙江建设的专门规划。

  而4个多月前,类似的表述也曾出现在一个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上:正式公开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对标中央精神,浙江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成立后不久就开始谋划编制《规划》。”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规划》编制过程中,省委依法治省办负责人全程指导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多次听取专家意见、专题研究部署、赴基层调研,几经修改、完善,耗时近两年才正式完成。

  作为指导新时代我省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的纲领性文件,《规划》不仅分阶段提出了总体目标,如到2025年基本建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法治浙江,到2035建成法治中国示范区,同时还将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多的浙江例证和浙江实践,作为贯穿始终的要求和目标。

  “对于习近平法治思想,浙江早学习、早认知、早实践,已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我们有条件、有责任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因此,《规划》在把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贯穿全篇主题主线的同时,还结合浙江实际,在指标设定上力争体现领跑性,在举措上体现浙江特色和创新性,在要求上体现“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性张力”。具体来讲,就是在深化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系统思维谋划整体布局

  “《规划》12章44节整体布局背后,有一个系统性思维框架,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所包含的‘五大体系’。” 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去年11月,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为了把“总抓手”落细落实,《规划》的主体内容一一对应各个体系:第三章“完善地方立法体质机制,推进良法善治”对应法律规范体系;第四章“在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上率先突破,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第五章“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权运行绩效”、第六章“加强全民普法,在基层治理法治化上率先突破,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第七章“在构建省域依法治网体系上率先突破,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等四章对应法治实施体系;第八章“在构建规范高效的司法监督体系上率先突破,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应法治监督体系;第九章“在以数字化牵引法治化上率先突破,建设智慧型法治省份”和第十章“强化法治保障,筑牢法治浙江建设坚实后盾”对应法治保障体系;第十一章“健全地方党内法规制度,深入推进依规治党”对应党内法规体系。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从谋篇布局中不难发现,有关法治实施体系的部署和要求篇幅最长,共有18节。” 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环节、重点和难点环节,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其他体系中相关“纸面上的法”转化为“生活中的法”的动态过程,“这也是一种系统思维的体现。”

  法治化与数字化协同推进

  将法治化与数字化协同推进,这一具有明显浙江特色的理念贯穿《规划》全文——

  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衔接、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省域现代法治体系;在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智慧型法治省份建设深入推进,到2035年建成与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整体智治体系相适应的法治浙江;在基本原则中,提出要坚持数字化改革驱动……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还单列了“建设智慧型法治省份”一章。“这在其他省的法治建设规划中,比较少见。”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10多年的“数字浙江”建设,已将数字基因深植浙江发展的肌理血脉,而法治建设领域也诞生了一系列先进实践。二是数字化改革作为浙江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为其提供坚实保障,是法治建设应有之义。

  对此,《规划》从推进地方立法工作、政府履职、司法权运行、社会治理等四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入手,汇集了数字化牵引法治化的系列举措,并对法治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作了突出强调,如加快权力全流程网上运行、自动留痕、电子监管,探索大数据纠纷解决和分析研判机制等。

  除了建设智慧型法治省份,《规划》还有一个特色,即将“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单列一章。“今年,我省检察机关就郎某、何某网络诽谤案提起公诉,可以说就是我省在构建省域依法治网体系上的一个突破。”省委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以努力建设成为互联网治理的首善之区等为目标,提出了通过立改废释并举等方式推动现有法规规章制度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制定涉网管理部门网上监管事项权责清单等一系列具体举措。

  40多项指标确保目标任务落实

  加快在行政执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构建依法治网体系、构建规范高效的司法监督体系、以数字化牵引法治建设上率先突破——在去年11月的省委常委会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法治浙江建设要率先在这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六个率先’紧扣浙江实际,既关切经济民生,又直击法治建设重点问题,在法治建设相关领域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是我省深化法治化改革的‘关键六件事’。”省委依法治省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实现?关键看落实。为进一步高质量完成以“六个率先”为主的所有目标任务,《规划》量化了指标,共设置40余项指标,主要划分为三大类——13个100%指标,这类指标现状接近或有的甚至已达到100%,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快推进或巩固成果,如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掌上执法应用率等;24个限定比例和数量指标,这类指标力争超过或低于一定比例或数值,如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达到20%以上、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瑕疵率低于0.5%等;8个趋势性指标,这类指标比较难设定目标值,主要采取稳步或逐年下降等形式,如行政争议总量稳步下降、万人成讼率逐步降低等。

  以上率下,不令而行。《规划》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制度和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重大法治事项报告制度,落实重大法治决定和方案备案制度,等等。

  据悉,省委还成立了深化法治化改革工作专班,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打破“碎片化”“部门化”倾向,将需要跨部门协同的事项作为“一件事”来攻坚,以增强工作整体性,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