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安徽法院干警热议专题片《大法官开庭之正义的守护》
2021-12-24 08:44:3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婧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兼顾天理、国法、人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2月4日至6日,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央视一套《今日说法》栏目连续播放了特别节目《大法官开庭之正义的守护》,聚焦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二级大法官董开军,在依法审理案件的同时兼顾天理国法人情,就熊伟故意杀人案展开深度调查,揭开了诱发熊伟犯罪背后的“无形大手”。

  《大法官开庭》系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今日说法》栏目共同制作的品牌普法栏目,目前已连续播出7年,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档以全景记录方式展现大法官开庭的电视法治节目,具有国家法治示范意义。

  2021年11月7日,《大法官开庭》特别节目《大法官开庭之湘西扫黑风云》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专题类二等奖。《大法官开庭之正义的守护》作为该栏目最新一期特别节目,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生动实践,是人民法院宣传工作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现实写照。

  随着董开军细致的走访调研,这件“发小杀亲”的惨案被抽丝剥茧,案件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一个扭曲家庭造成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大法官对案件事实真相的谨慎明查、对作案动机的不懈挖掘以及对滋生犯罪根源问题的深入分析,引发了广大法院干警的热烈讨论。

  安徽高院研究室一级法官助理戴李强认为,《正义的守护》中,董开军大法官在个案审理中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展现了大法官的一贯坚守、价值追求、司法担当,是全民共享的一道“法治大餐”。

  “熊伟故意杀人案发人深思。” 戴李强说,“刑事法官既要注重犯罪论的研究应用,又要注重刑罚论的研究应用,既要惩罚犯罪,又要预防犯罪,更好发挥刑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功能,以个案公正积极推动良法善治进程,以刑事司法正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

  “安徽高院深入调查,公开审判,充分听取控辩及各方意见,最终驳回上诉、维持死刑判决,充分彰显司法审判惩恶扬善的功能,兼顾了天理、国法、人情。”安徽高院政治部宣传教育处一级科员隋兴斌表示,《正义的守护》剖析出案件背后的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发人深省,令人深思。“个人任何形式的不幸,都不能成为肆意行凶的借口,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惩处。遵守宪法和法律,构建法治社会,任重而道远,人人皆有责。”

  法槌虽已定音,启迪依旧深刻。安徽高院民二庭一级法官助理郭玮说:“《正义的守护》通过连续三期节目以案说法、辨法析理,在以法律为准绳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天理、国法、人情,不仅是法律工作者生动的审判实践指导,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权威课堂。”

  个案就像水滴,能够折射出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在郭玮看来,公正司法就好似一面镜子,透过它能够将个案的普法教育意义不断放大。“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

  节目中,当被问到大法官开庭办案的作用时,董开军语重心长地表示,大法官带头开庭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披上法袍,冲锋在前,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具有激励和带动作用。“要以办案论英雄,鼓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被告人熊伟家庭教育的残缺导致了其在学习、生活及交友等各方面的认知偏差,最终因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令刚刚从事少审工作的安徽省天长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四级法官助理朱海清感触颇多。

  “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必须站在保障亿万家庭幸福安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强化使命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推动形成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合力。”朱海清说,“作为少审工作的新人,我将严格落实审判前后大量的延伸帮教工作,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通过观看《正义的守护》节目,深刻感受到了当代法律工作者对公正司法的诠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法院书记员胡书星表示,作为法院的青年干警,正处在满怀激情时期,更应该牢记初心使命,将节目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努力将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要学习大法官看一个案件不是看表面,而是做到心细如发,将案件看透,看到案件背后的法理人情,让公平正义落实到每一个案件中,让全社会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与权威。”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