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掉650件“钉子案”的佤山法治“老黄牛”
——追记践行司法为民的边疆佤族法官鲍卫忠
2021-12-14 09:56:00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王长山 王研
 

  2021年7月9日,鲍卫忠(右)带领执行局干警到芒卡镇执行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受访者供图

  “丁零零……”电话铃声响起,可法官鲍卫忠再也不能接电话,解决当事人的问题了。10月21日下午,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鲍卫忠突发脑出血,倒在办公桌旁。10月23日,因医治无效,鲍卫忠离开了自己奉献了一生的司法事业。

  维护公平正义的急先锋、一心为民的“老黄牛”、职业本色的“诠释者”……消息传来,大家不愿相信这位为边疆法治工作燃尽光热的好法官离开了,更愿说他太累了,要好好歇歇了。这位佤族汉子,已把他全部的身心融入沧源的山山水水里,他是佤山之子。

  “磨案子”

  一张桌子、两个文件柜……鲍卫忠的办公室略显空旷。矮柜上摞放着二三十个笔记本,打开一本,扉页上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接下来的页码上,记录最多的是执行案件的相关信息。

  密密麻麻贴着报事贴的文件柜十分引人注意:姓名、身份证号码、申请执行人、金额、被执行人,甚至还有一些只有鲍卫忠自己能看懂的标记。同事说,这是老鲍的独门密码,打开的是通往群众的门。

  沧源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以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出生于1976年的鲍卫忠是土生土长的佤族干部。1997年,沧源县法院增编补员,在单甲乡农经站工作三年的鲍卫忠调入法院工作。仅有高中学历的他深感自己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通过刻苦学习,相继取得了大专、本科文凭。2015年,工作表现优秀的鲍卫忠担任执行局局长,到他离开这个世界,执行局共办理854件执行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任局长不到一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打响,鲍卫忠领着大伙儿没日没夜地熬:中午在办公室吃饭,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甚至熬通宵。三个月,41件案子的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大家感觉可以松口气了,才发现鲍卫忠的头发已花白。

  执行局的活计可不好干,“辛苦”二字远远概括不了,为执行款项,奔波多次、遭人白眼、不被理解等都是常态,甚至“难执行”。面对执行难题,鲍卫忠就“磨案子”。

  首次去被执行人家里,只要距离不远,鲍卫忠都不穿制服、不开警车。“为何不亮明身份?大张旗鼓有何不好?”年轻干警不理解。他说:“农村老百姓看到警车会议论,对被执行人影响不太好,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把工作做好。”为了一个执行款只有1900元的合同案件,他开着私家车3次去糯良乡被执行人家里做工作;他为了一个标的仅5000元的合同案件,6次到被执行人家里劝说。

  这是法律规定;不履行判决以后会影响孩子;没有一万,那咱们就五百、一千地还;就为这么点钱,我不想下次来把你带走……看是笨办法,磨工夫,但正是他发自内心的话语,换位思考的角度,为人着想的方式,维护法律尊严的初衷,感化了一个又一个当事人坚硬的内心。他就是用这样近乎笨拙的坚持,带着大伙“磨”掉650件积累多年、执行难度大的“钉子案”“骨头案”。

  人心换人心

  努力执行,挨被执行人的骂;不执行,挨申请执行人的骂……对许多执行法官、干警来说,吃苦受累可能都不算什么,最让他们难过的是又苦又累还不被理解。“人心换人心”,这是鲍卫忠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化解不被理解的“法宝”。

  敦实的身材、黝黑的脸庞、淳朴的笑容,这是鲍卫忠给人的印象。对执行案件双方,鲍卫忠的手机号从来都是公开的,遇到不通情达理的申请人,鲍卫忠就拿出百倍的耐心和爱心。

  在一起农民工工伤赔偿案中,申请人不但要求拿到法院判赔的金额,还要利息。他不分白天黑夜,甚至夜里12点多还给鲍卫忠打电话。案件双方在法院办公室调解时,申请人骂人的声音在整层楼回响……面对这些,鲍卫忠没有发火,仍然好言相劝、讲解法规,尽最大努力执行。了解到被执行人拿不出钱是因为“连环债”,他又找到债务源头反复协调,最终将款项执行到位。

  遭遇误解谩骂对鲍卫忠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他曾在办公室被40多名申请人围在中间,仍泰然处之;被案件双方当事人左右推搡,他实在忍不住了,也只是走出办公室冷静一下;当双方当事人发生冲突时,他总是第一时间上前把人分开,然后把他们请到不同的办公室“降温”。在执行局这么多年,同事从没见他发过火。

  “人心换人心。”工作中,他很少采取强制措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许多被执行人主动交来执行款。

  一起标的额10万余元的合同纠纷案中,被执行人刀某因生活困难无法清偿,案件只能中止执行。鲍卫忠一直把该案列进日程,时不时去刀某家中问问情况。当了解到刀某在发展林下养殖产业时,他和同事又敲开了刀某家门。

  “这鸡好肥,收成也不错吧?”“找不到销路,没办法啊!”……“这钱就当我给你开张了!这么好的鸡,肯定有人买!”鲍卫忠随即掏钱买鸡。回程路上,同事听见鲍卫忠不停地打电话“推销”:“老同学,最近生意怎么样?我这里有朋友养着一批鸡,正宗土鸡,你过来看看?”

  刀某心里暖了,尽管妻子生病、孩子上大学都要用钱,但刀某还是在过年前主动交来了1万元。

  “我那个案子还差8840块钱,本来说好这个月还上,可我这确实没办法,能不能再宽限几天?”被执行人扎某的这个电话,让工作人员疑惑不已:案子不是早结了吗?案款都兑付给申请人了呀!她翻出卷宗核对:确实结案,申请人签字按手印的领条都在呢。

  经多次追问,鲍卫忠才说出实情:看扎某因母亲生病花了不少钱,在外打工老板还没付工资,申请执行人又急需这笔钱,就自掏腰包垫付了。面对同事“你为啥要垫付,怎么这么相信被执行人”的追问,他说“现在他确实付不了,他在外面打工一定能还给我的!”

  热爱生活的人

  “在哪里”“什么时候回家”“要去哪里”……这是爱人打电话问得最多的问题。

  “在路上”“孩子能不能你先去接”……这是鲍卫忠回答最多的话。

  同事的记忆中,找鲍卫忠时,他不在办公室,就是在去找当事人的路上。繁重的工作,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了。因抵抗力低,他的手指得了癣一样的皮肤病,一直没时间去看。他曾对同事说,自己时常睡不着,梦到在执行案件,有些时候梦境和现实都分不清了。但同事关心询问他身体的时候,他总是憨厚一笑:“没得事!”

  除做好工作外,鲍卫忠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会弹吉他,爱唱歌,参加过县里的唱红歌比赛,爱打篮球,以队长身份每年参加全县职工篮球比赛。

  2001年,鲍卫忠的父亲因脑溢血发作,生活不能自理。鲍卫忠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同事白希平回忆说,自己和鲍卫忠是邻居,中午时分,经常能看到鲍卫忠扶着老人出来晒太阳,拿毛巾耐心地给老人擦口水。去他家时,也常常看到他给老人擦身体、按摩、洗脚,非常有耐心。老人去世后,他随身携带着老人的照片,一直放在钱夹里。

  “我们全家人到现在还没有一起去旅游过。”鲍卫忠的妻子周红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说起丈夫,她几度哽咽。丈夫早出晚归,二儿子5岁时得重病,是她独自带着孩子到昆明做手术。后来,孩子又发现得了新的病症,本想今年“十一”期间夫妻俩一起带着去昆明检查,但鲍卫忠连续7天都加班。“其实我是以孩子为借口,想让他去好好检查一下身体,他血压高、缺钾……”

  “对不起,他现在不方便接电话,麻烦你打执行局的电话吧,号码是……”在医院抢救的日子里,周红每天还会接到几个申请执行人的电话。

  “他为什么不能接电话?”“他是不是忘带电话了?”“我看见新闻了,不敢相信,想确认一下”“这么好的人,怎么会……”现在,电话依旧在不断响起,但一直挂念着执行案件的鲍卫忠,却再也不能接电话了。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