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这首中央苏区时期脍炙人口的山歌传唱至今,唱出了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位于中央苏区的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人民法院大力弘扬苏区干部的好作风,采取线下座谈和线上沟通相结合的方式听取群众的意见,运用前端办理和后端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意见的落实,实行外部监督和内部督办相结合的举措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人民法官在身边”活动。
“线下座谈+线上沟通”听民意
“我卖脐橙的那个合同,签订时要注意什么?”
“我卖脐橙的钱还没要回来,怎么办?”
“我们村有一对年轻夫妻要离婚,怎么处理?”
12月2日晚上的赣县区,寒风凛冽,而阳埠乡密石村朱大清的家中却暖意融融。15名村民与5名法官正围坐在火炉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
这是赣县区法院“法官夜话”活动中的一幕。“开展‘法官夜话’活动,就是要面对面地帮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赣县区法院副院长陈远文告诉记者。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司法服务,赣县区法院党组于2019年3月开展了“人民法官在身边”活动,安排员额法官进村庄,全体干警加入当地群众组建的微信群,开展民情走访、宣传普法、巡回审判、企业服务等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院干警就在身边。
活动开展后,干警们发现村民白天要在外面务工,没有时间“唠家常”。为此,赣县区法院推出“法官夜话”活动,根据村民的时间,晚上进行走访,不让活动效果打折扣。
少年法庭干警晚上到学校,给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办公室干警晚上赴社区,给村民讲解文明创建活动中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沙地法庭干警晚上进村庄,给村民讲解发生在身边的法律问题……
线下“法官夜话”活动在火热开展的同时,线上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也在有序推进。
今年4月,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赣县区法院正式上线“赣法民意中心赣县分中心”,将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等事项全部汇聚到中心,进行统一办理、统一回复。
自赣县区法院开展“人民法官在身边”行动以来,收集群众诉求事项500余件,收集民情信息60余条,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其中,“赣法民意中心赣县分中心”上线后,受理工单426件,办结426件,办结率达100%,群众回访满意率达99.7%。
“前端办理+后端反馈”强落实
10月18日上午,被告人曾某引发的一起交通肇事案正在储谭镇白涧村巡回开庭审理。
在巡回审判现场,人民陪审员刘遂东参与了整个庭审。
一周前,刘遂东在“法官夜话”活动中提出了对刑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的意见。“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在农村开展刑事案件巡回审判了,为他们点赞!”看到自己的意见落实得这么快,刘遂东高兴地跟记者说道。
“群众提出的每一条意见建议我们都很重视。”赣县区法院刑庭庭长张林生告诉记者,每场“法官夜话”活动结束后,他们就会原原本本地及时向院领导汇报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并就意见的落实提出方案。
为了让群众的意见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赣县区法院按照“问题分类—责任归口—销号解决”的要求,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统一汇集到“提升群众满意度”办公室,由其根据意见内容分门别类,落实责任部门,明确相关的时间节点,限期要求完成。意见完成后,由责任部门与意见提出人进行沟通,并就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做好意见的反馈工作。
“我们不仅要把群众提出的‘建议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更要办成群众满意的‘成绩清单’。”赣县区法院副院长罗翔说。
据统计,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3天内有效落实的为64%,一周内有效落实的为75%,今年案件的信访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
“外部监督+内部改进”整作风
“相信我的案子会得到妥善处理。”近日,年过七旬的郑某这样说道。
原来,行动不便的郑某想找执行法官沟通,两次都因执行法官在外执行而没找到,很是着急。先经电话联系后,执行法官当面为郑某解释了案件的执行思路和举措,郑某听后很满意,压在心底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郑某的心结能够解开,得益于赣县区法院推行的“三个确保”做法,即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事情有人管;增强服务意识,确保电话有人接;健全办理机制,确保诉求有人办。这一做法的推行,就是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法官难找”问题。
此外,赣县区法院还推出了执行定点接访制度,要求每个工作日由一名执行法官值班,专门负责接待当事人的来电、来访和咨询,解答执行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实行接访负责制,做到接访有记录、问题有落实、督办有要求、办理有结果,做好群众的来访工作。
从坐堂问案到上门办案,从法官难找到定点接访,“人民法官在身边”活动开展后,赣县区法院对外接受群众监督,对内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工作作风得到了全面改变。
自定点接访制度实行以来,赣县区法院共接待执行来访当事人47件154人次。